第325章 冬季來臨
今晚的江家,是與一堆土豆共眠的。
家裡收了那麼多土豆。
夜裡寒露重。
不好放在外面的,所以土豆全部塞到屋子裡去了。
雜房、廚房、堂屋、卧房。
除了茅房全部塞滿。
就連江猛江程的屋子也放滿了土豆。
江福寶回屋睡覺時,差點沒有下腳之地。
可憐的小花,隻能窩在床底下睡。
因為土豆太多,家裡實在放不下,也不好儲存。
第二天,江守家就在村裡找人。
他想把家中後院擴大些,再挖三個地窖,把這些土豆,全部放進去儲藏起來。
另外,天氣冷了,江猛江程睡在那個木闆茅草屋實在冷得慌,到處漏風,幹脆用青石磚在擴大的後院裡重新蓋一個小房子,分為兩間,他們一人一間。
賺到銀子的村裡人,别提多感激江家了,幹活時,那叫一個賣力啊。
隻兩天就把地窖挖好了。
至于房子,還在蓋。
從此,江家小食鋪不再限制土豆的購買。
因此鋪子每天都坐的滿滿當當。
畢竟糧食價格居高不下,去飯莊酒樓吃一頓少說也要半兩銀子甚至是一兩,而江家小食鋪的鍋巴小土豆就算漲價也隻賣三十文一碗,香香辣辣甜甜酸酸,比肉都好吃。
去吃一頓,點上好幾樣,吃到飽,都要不到二百文。
幾乎鎮上有些錢的人家,都常駐于江家小食鋪了,不光如此,離得不遠的柏水鎮,也有不少人坐着馬車慕名而來,上午到連山鎮,排隊吃飽了,下午再回去。
江家小食鋪的生意越發紅火。
在一場大雨後。
溫度急劇下降。
江福寶換上了冬襖。
是阿奶給她新買的衣服。
可好看了。
魚白上衣,袖口領口都用銀灰色兔毛封邊,布料上縫了許多梅花,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似乎是用銀線繡的。
下身是淺雲色百褶裙,與袖口露出來的裡衣花紋一樣。
為了搭配這身衣服,張燕子還給她用淺藍色頭繩紮了兩個小包包。
又插了一隻銀蝴蝶。
随着江福寶的走動,蝴蝶搖來搖去,折射着光芒,垂墜的兩根珠串也來回相撞,發出了叮鈴之聲。
瞧着靈動又活潑。
一看就是大戶人家才能嬌養出來的小姐。
後院待久了,有些無聊,江福寶便跑到鋪子門口玩耍着。
一不小心,撞到了人。
江福寶差點摔倒在地,卻被那人一把扶住。
這才免于摔跤。
“小姑娘,沒事吧?你是誰家的啊?”
孟知理摸了摸她的頭,覺得她眼生的很。
這種打扮,家裡肯定有錢,還嬌寵在掌心。
而鎮上的大戶人家,他哪家不認識?
卻沒見過這位小姑娘。
“伯伯,我是張金蘭家的。”江福寶本想說爹爹和娘親的名字,怕面前的伯伯不認識,就報了阿奶的名号。
“張金蘭?不曾聽過,小姑娘,外頭壞人多,不要亂跑哦,你家大人在哪呢?你是不是迷路了?要不要我送你回去啊?”
孟知理四處看看,都不見有人尋找面前的小姑娘。
他熱心腸的準備送江福寶回家。
“呐,在那。”江福寶指着出來迎客的江二勇說道。
“福寶,咋了?”江二勇以為侄女遇到人牙子了,連忙迎過去。
“二伯,我不小心撞到人了,這位伯伯以為我迷路了,想要送我回家。”江福寶趕緊解釋。
“哦,原來是這樣,多謝兄台了,江家小食鋪就是我家開的,我侄女時常在門口玩,并沒有迷路,多謝兄台熱心。”
江二勇抱着拳,感謝孟知理。
“那就好,我以為這小姑娘跟家裡人走散了,沒迷路就好,這江家小食鋪我走前還沒開呢,短短一年,變化竟然如此之大,夫人,我們改天來嘗嘗?”
孟知理捋着胡子對着身旁的董卿鸢說道。
“好。”
夫妻倆手牽着手離開。
看起來特别恩愛。
江福寶總覺得他們有些面熟。
卻想不起,什麼時候見過他們。
這件事,很快被她抛到腦後了。
傍晚回到家。
江福寶發現院子裡多了幾個人。
是之前征徭役差點絕戶的老陳頭。
他們祖孫三人站在院子裡跟爺爺說話。
“族長,這二兩銀子是我欠您的,多謝您當初的幫助,不然我孫子可就回不來了,多謝族長,快,快給族長磕頭。”
老陳頭扭過頭,對着孫子陳田豐說道。
後者立馬跪了下去,一絲猶豫都沒。
“撲通”一聲。
有夠實誠。
老陳頭之所以這麼激動,是因為先前去徭役的人,有二十來人都掉進水裡淹死了。
吓壞了不少人。
因此,老陳頭特别感激江守家。
不然他孫子就是那些人的其中一員。
“行了,快起來吧,還沒過年呢,跪什麼,我可沒壓歲錢給你啊,起來吧。”江守家開着玩笑。
把他扶了起來。
老陳頭的媳婦崔婆子又把一個竹籃放在桌上。
“這錢我們早該還了,隻是,我孫子去山上捉兔子,攢了幾塊兔毛,我就想着給你家孫女們縫條護頸,這樣天冷就凍不着脖子了,所以廢了些時間,拖到現在才來還銀子,還有這塊肉,是今天剛買的,拿去做着吃吧。”
崔婆子說完,就拉着老陳頭和孫子走了。
生怕江守家不收竹籃。
一把年紀,腿腳倒是好得很,跑得賊快。
攆都攆不上。
“爺爺,我回來啦,抱抱。”江福寶跨過門檻,沖到爺爺身邊。
她其實是想看看竹籃裡的兔毛護頸好不好看。
隻是個太矮。
看不到。
隻能讓爺爺抱。
“好,爺爺的乖孫女回來了,必須抱。”江守家單手抱起孫女,還特意坐下來,讓孫女剛好能看到竹籃裡。
“哇,這個兔毛好白好白啊。”不像她身上的兔毛,是淺灰色。
白日裡看着跟銀色有些像,倒也好看。
不過她還是喜歡這種雪白的兔毛。
巧的是,一共五條。
剛好能跟三個姐姐和嫂嫂分,每人一條。
“老頭子,這東西可不便宜啊,要是拿去鎮上賣,五張兔毛皮子少說也能換一兩銀子,更别提崔婆子還縫成了護頸,禮有些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