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縣到底是大縣城,店多人也多。
林善舉奔走了不過小半日,帶來的八十罐果醬便已全部售空。不僅如此,還接了一堆預定單。
而且,他還漲了價,是按照二十五文一罐的價格出售的。倒不是看南城縣有錢才漲價的,而是娘說了,這來去路上的時間和人力成本得算進去,林善舉這才漲了兩文錢。
出發時是正午,等回到小福村時天已經是擦黑。
此番得勝歸來,林善舉從馬車上一躍而下,提着空背簍就沖進了家門,向衆人宣布了好消息。
“南城縣的縣城好大!店鋪攤子也好多,我那八十罐不費吹灰之力就全部都賣空了!”林善舉叉着腰,笑得見牙不見臉。
衆人當即捧場,笑着給他連聲道恭喜。
“那你明日開始便要去南城送貨了?”林善言問。
林善舉卻搖搖頭:“南城縣約了大後天去送貨,明後兩日,我準備再分别去山海縣和北城縣的縣城看看。”
與和光縣相鄰接壤的便是這三個縣城,林善舉準備來個快刀斬亂麻,趕緊将周圍一圈的市場先拿下。
再遠的地方,暫時便不考慮了,路上太費時間,一天都不夠來回的。
為了犒勞大紅這個大功臣,林善舉吃完晚飯後,摸着黑割了一大堆鮮嫩的草來喂給它。
他拍拍大紅的馬脖子:“大紅,我果醬生意的發展壯大,以後就靠你啦!”
大紅嚼着鮮草,回以“咴兒”一聲低鳴。
後兩日,林善舉便帶着果醬接連去了山海縣和北城縣。
這兩個縣城自然比不上南城縣的富饒,山海縣略比和光縣好些,北城縣則跟和光縣差不多。
三個縣城的供貨時間,是輪流三日一供貨。南城縣每日需求量将近一百二十罐,一趟便要送三百六十罐。
山海縣一趟要送三百罐左右,北城縣則是二百四十罐左右。
加上和光縣每日要供的九十罐,每日所需的果醬制作量,便達到了三百三十罐到四百五十罐。
直接又翻了兩三倍!
這麼高的供應量,便意味着制作果醬的人手又得增加了。
不過這次增加的人手,隻能是“臨時工”了。因為随着後期仿制品的出現,銷量肯定會回落甚至是大幅回落,到時候新增的人手便會多餘了。
但即便是臨時工,這個活計也是誘人得很。這能掙一日的工錢便是一日的錢,誰還會嫌棄不成?
還沒等林善舉想好這次去哪兒找人手,村長家的小孫子季茂實便登門自薦來了。
落後他一步的還有老鄭頭家的孫子鄭小牛。
二人皆是聽到了風聲,便立馬被家裡人趕着出來搶名額了。
這倆孩子林善舉自然也是認識的,隻是之前沒玩做一堆過。
不過這村長家和老鄭頭家也都是相熟的任家,而且二人看着也穩妥,林善舉便點頭應下了。
季茂實和鄭小牛當即喜上眉梢,同時暗自慶幸了一把。因為就在他們成功被留下後沒一會兒,便有村裡的其他孩子上門了。
好險好險,還好他們跑得快早了一步,好險沒失了這個好差事。
而晚來一步的幾個孩子,自然隻能唉聲歎氣地走了。
人手差不多是配備足了,然而今林善舉意外的是,果子的供應卻出了問題。
一開始那負責提供果子的九個孩子,在聽到果子供應量又翻倍時,一個個得都歡呼雀躍得不行,就差把林善舉給捧上天了。
供應量翻倍,自然意味着他們每天掙的錢又又又要跟着翻倍了!
而且這次一翻,直接翻到了十幾文!這怎麼能不讓他們激動?
不光他們激動,連幾個孩子的家人也跟着激動不已。
原本見家裡孩子每日都帶一兩個銅闆回來,他們高興自然高興,但卻也沒多放在心上。畢竟這點兒錢确實隻能算小打小鬧,便由着他們去了,心道這有活計做也好,省得天天在家裡調皮搗蛋……
但随着孩子們帶回的銅闆越來越多,一路從一兩文漲到七八文,再飙升到十幾文,家裡人都紛紛坐不住了。
于是都跟着紛紛上陣,幫他們摘起果子來。反正最近是農閑時期,家裡活兒也少。
不就是摘幾十斤果子麼,能算什麼事兒啊?這十幾個銅闆簡直就像是白得的……
有了家裡人幫忙,一日四五十斤的供應量自然穩穩的。而且外圍的果子早已經差不多都被薅完了,這有大人一起,還能往更深的林子裡去摘果子。
然而林子裡的果子數量終究是有限的,哪裡能長期撐得住一日三四百來斤的供應量?
到最後即便有大人帶着采摘,果子的供應也越來越艱難了。
沒多久,小夥伴們便愁眉苦臉地找到了林善舉。
“善舉哥,林子裡的果子都快被我們摘空了……”
“我爹也不肯再往林子深處走了,說裡面有野狼和長蟲……”
“我娘也說,甯可不掙錢,也不能拿命犯險……”
“唉,善舉哥,這可怎麼辦呀?”
林善舉聞言愣了愣,他光顧着接單了,倒忘記了這林子裡的果子可是有限的了。
不過林善舉并不犯愁,他如今是做生意的人了,這點兒問題可難不倒他。
“你們别着急,我有辦法。”林善舉一副穩操勝券的模樣,沖小夥伴們露齒一笑,“我給你們指條路,保管讓你們輕輕松松就能得到果子!”
林善舉随即将法子告訴了小夥伴們。
小夥伴們聽完,一個個臉上的愁容瞬間便一掃而空,重新眉開眼笑起來。
“善舉哥,你太聰明啦!~”
“善舉哥是我見過最厲害的人!~”
小夥伴們當即把林善舉好一通誇,随後便嘻嘻哈哈地走了。
次日,小福村周圍的林子裡,不見了連日來準時來摘果子的那些孩子們的熱鬧身影,顯出了幾分冷清。
而與此同時,小福村隔壁的幾個村裡,分别出現了幾個孩子的身影,同時響起了響亮的叫賣聲——
“收果子咯收果子咯!十斤就給一文錢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