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下田
“家旺兄弟可真是厲害,短短兩年時間,就把日子過得如火焰般紅火,實在是令人豔羨啊!”
另一個村民眼中流露出滿滿的羨慕之情,他是打心底裡欽佩陳家旺,村裡沒幾個年輕人能像他這樣頭腦機敏。
憑借豬下水發财的,恐怕在這十裡八村找不出第二個,怎能不令人佩服!
同時,他也懊悔自己的頭腦怎麼如此愚笨,竟想不到這般賺錢的門路。
“你們隻看到了他表面的風光,卻無人知曉那又髒又臭的豬下水清洗起來有多麼困難。
正如老話所說,不怕财富少,就怕分配不均勻。為了避免大家心生嫉妒,宋叔故意将陳家旺的生活說得異常艱難。琇書網
“叔說得在理,家旺兄弟頂風冒雨,實屬不易,夏天被淋成落湯雞,冬天被凍得瑟瑟發抖,一般人可受不了這樣的苦,他發财也是理所應當。”後來湊過來的幾個村民也在一旁随聲附和。
宋叔擡頭望了望天,太陽已然升起,“好了,時候不早了,我們得幹活了,就不和你們聊了。”
他深知自己日後要在村裡常住,不能得罪衆人,因此全程面帶微笑,讓人找不出半點毛病。
一個村民點點頭,“是啊!得趕緊收完,好去縣城修河堤,還能掙點過年的錢。”
“修河堤?我怎麼沒聽說過?快給我講講,你也知道我家的情況……”灰衫漢子趕忙追上前面說話的村民。
“吳老三,你快給我們講講是怎麼回事?”
又有幾個村民追着那個被叫做吳老三的村民,急切地詢問。
不一會兒,幾人就漸行漸遠,說話聲也漸行漸弱,聽不清在說些什麼了。
“宋叔,這片莊稼不會都是東家的吧!”
兩個嬸子凝視着稻田旁明顯比别家高出許多的莊稼,目光轉向宋叔。
隻見宋叔微微點頭,輕聲說道:“嗯!還有那邊兩畝玉米,一畝高粱。”
“真沒想到東家不單單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竟然還是個種莊稼的行家,實在令人欽佩。”兩個嬸子滿臉欽佩地贊歎道。
“那可不,東家的頭腦聰慧過人,哪是我們這些人可以比得上的,不然怎麼人家是東家,我們是仆人呢!”
宋叔這輩子從未敬仰過誰,但了解了這對小夫妻的經曆後,他從心底裡生出了敬佩之情。
之所以舍得把兒子送到東家身邊,就是看中了這一點,他期望兒子能在東家身邊學習到更多的處世智慧。
話罷,宋叔便率先拿起鐮刀,大步跨過田埂,開始割稻。其他人見狀,也紛紛找到自己的位置,學着宋叔的動作,彎下腰開始勞作。
起初,大家都有些不适應,割稻的速度很慢,不一會兒,就被宋家夫婦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孫浩陽年輕氣盛,覺得自己竟然比宋叔割得慢,心中那股不服輸的勁兒瞬間湧上心頭,不由得加快了手上的動作。
皇天不負有心人,漸漸地,大家都開始得心應手起來,割稻的速度也比之前快了許多。
宋家夫婦轉過身,看着身後的幾人,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從來都不知道割稻谷竟然這麼累,我的腰都要斷了。”王虎一邊擦着臉上的汗水,一邊氣喘籲籲地嘟囔着。
“幹活哪有不累的,晚上用熱水泡泡腳,睡一覺,就恢複過來了。”别看李小川年紀最小,但他的心思卻異常成熟,這或許和他從小的經曆有關。
“小川說得對,這才第一天你就喊累,接下來的日子可怎麼過?難道你要去找東家,說自己幹不動了?”
孫浩陽看了一眼站起身來不停用手扇風的王虎,無奈地搖了搖頭。
王虎一聽,心中暗想:“那怎麼行,好不容易遇到如此善良的東家,我可不想再次被發賣。”
他一邊想着,一邊看了眼走在前面的孫浩陽,瞬間信心倍增,心中暗暗告訴自己:絕對不能輸!
想到這些,王虎立刻挺直腰闆,手握鐮刀,如疾風般朝着前面的幾人追去。
“滿堂,我要是你,就會舒舒服服地待在家裡,絕不下地。兒子那麼有出息,讓他找個人幫你把莊稼收了不就得了。”
陳家旺派人回村幫忙收秋的消息,猶如長了翅膀一般,沒一會兒功夫,就傳遍了田間地頭。
這不,老宅隔壁的地鄰,看到陳父悠然地坐在田埂上抽着旱煙袋,便好奇地湊了過來。
陳父當然也聽到了這個消息,他确切地知道,這是小兒子派鋪子裡的夥計過來幫忙收秋了。讓他感到意外的是,其中竟然還有兩個婦人。
“家旺雖然隻種了五畝莊稼,但還有二十幾畝藥田要收呢,估計還沒等他們收完,我這邊都已經結束了。”
陳父吸了一口旱煙袋,不慌不忙地說道。
王老漢聽聞,頻頻點頭,他覺得陳父說得不無道理:“那麼多藥材,可得收好些天呢。”
且不提村裡的事,單說第一天幹活的趙大娘。她萬萬沒有想到,這看着普普通通的鋪子,生意竟然這般紅火。
早飯後的這一個時辰,她忙得像陀螺,可店裡的客人依然絡繹不絕,她們包的餃子更是供不應求。
“兩位老姐姐每天都這麼忙嗎?”趙大娘看了眼一旁隻顧埋頭包餃子的楊大娘和李嬸,驚訝地問道。
楊大娘笑着點點頭:“嗯!習慣就好,我們剛開始也不适應,不過時間長了,就喜歡上了這種忙碌而充實的日子。”
趙大娘對兩人的毅力欽佩至極,每日忙碌得如同陀螺般,卻依舊談笑自若,仿佛不知疲倦。
而櫃台前的陳家旺則心裡默默盤算着,孫浩陽他們還要多久才能回到鎮上,那時候也是鋪子開張的大日子。
此外,說書先生還未找到,他這新的生财之道,能否實現還是個未知數。
畢竟他到鎮上的時間不長,未知的事物太多。若想迅速找到說書先生,還得從鎮上人口中探尋。
他堅信,自幼在鎮上成長的人們,知悉的定然比自己多。
說做就做,每逢有人前來結賬,他便打聽一番。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有了線索。
方才,一位老主顧告訴他,确實知曉這麼一個人。不過,那老頭性格孤僻,與人鮮少往來,怕是難以請動,讓陳家旺做好遭拒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