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差不多可以了
崔遣和宋宛兩人笑鬧在一起,孩子們也開心的咯咯直笑。
蘇大姑看着一家人開心的模樣,也是一臉的幸福和欣慰,轉頭看到一旁的小六一邊看樂子一邊隻顧着吃吃吃,就忍不住開始念叨了起來。
“你也該替你自己上點心了,早點成家啊。”蘇大姑苦口婆心的說着,小六也隻是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的。
他掏了掏耳朵,朝着蘇大姑做了一個鬼臉,笑道,“不急,我也得找個像嫂子這麼好的人才行啊,現在還沒有找到就再等等呗。”
誰知道,他話音剛落,崔遣卻一臉得意的擡頭笑道,“你嫂子這麼好的人你肯定是找不到了,我勸你還是實在點,差不多可以了。”
小六一聽,故意裝作生氣的瞪了他一眼,轉頭抱起好吃的,就打着呵欠要回屋睡覺。
蘇大姑和墨雨也有些困了,便決定回屋睡覺,将燭火點至天明就好了。
而小意和小如還沒有睡意,小平和小安也決定陪着他們一起,所以他們四個和崔遣宋宛還呆在一起。
其實宋宛也有些困了,但依然強撐着睡意,沒有困的閉上眼睛。
崔遣看出了她逞強的模樣,有些心疼,便将她的手握在了自己的手心,讓她靠在自己的肩頭眯着。
宋宛看着崔遣很安心,本來想着眯一會,但沒想到一下子直接睡着了。
到了第二日一起來,看到她身邊還有四個小家夥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睡着的,而崔遣則在最邊上艱難的睡了一下。
瞧着一家人這個樣子,宋宛一臉幸福的笑了。
外頭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為大地披上了一層銀白的外衣。新年裡,大街小巷處處洋溢着喜慶的年節氛圍。
崔遣和小六難得有年假,不用去軍營,大家都在家裡睡懶覺的睡懶覺,睡回籠覺的睡回籠覺。
隻有蘇大姑一人早早的起來,嘴裡一邊念叨着小懶蟲們,一邊開心的給大家準備早上的餃子。
不一會宋宛也起來幫忙,再加上墨雨,三個人一起,很快就把餃子包好下鍋了。
等到大家吃完早飯,一下子又清閑了起來,小六想着一大家子人好不容易這麼整整齊齊的都在家裡,不玩點什麼,有點可惜。
于是他穿着一身輕便的棉衣,頭發束得整整齊齊,出去轉了一圈,很快就回來了。
他回來的時候,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他手中拿着一大串鞭炮,招呼着孩子們:“走喽,咱們去放鞭炮啦!”
小平和小安一臉驚喜和期待,小如就興奮地跳了起來,他們都穿上厚厚的棉襖,戴上帽子和手套,迫不及待地跟着小六往外跑。
小如穿着漂亮的小紅棉襖,像個可愛的小團子。她蹦蹦跳跳地跟在哥哥們後面,臉上滿是興奮。
走了幾步,小六停了下來,似乎在找合适放鞭炮的地方。
小如眼睛亮晶晶的,充滿了期待的催促着,“小六叔叔,快點快點,我都等不及了。”
小安也不甘示弱,他拉着小六的衣角,催促道:“小六叔叔,那塊地方空着,我們趕緊去放鞭炮吧。”
院子裡,小六找了一個空曠的地方,把鞭炮擺放好。他點燃一根香,小心翼翼地靠近鞭炮。“孩子們,站遠一點,小心被炸到。”
小六點燃之前,大聲的提醒道。小平和小安趕緊退後幾步,眼睛緊緊地盯着鞭炮。小如也有些緊張,她躲在哥哥們的身後,探出小腦袋看着。
随着一聲清脆的響聲,鞭炮噼裡啪啦地響了起來。火星四濺,煙霧彌漫。小平和小安興奮地歡呼起來:“哇,好漂亮啊!”
小如也被這熱鬧的場面吸引了,她忘記了剛才的害怕,拍着手笑道:“真好玩,真好玩。”
小六接着給大家示範着放了幾個,他特意買的是小孩子也可以放的那種,沒有那麼危險,當幾個孩子聽了他的講述,立馬躍躍欲試的想要親自動手放一個。
“我也要放鞭炮,我也要放鞭炮。”小如搶先開口,她的聲音清脆悅耳,如同銀鈴般動聽。
然而,小意卻有些害怕。他此時緊緊地依偎在蘇大姑的懷裡,小手緊緊地抓着蘇大姑的衣服,不敢松手。
蘇大姑溫柔地抱着小意,輕聲安慰道:“小意不怕,鞭炮聲雖然有點響,但是很有趣哦。等你長大了,就不會害怕了。”
小意把頭埋在蘇大姑的懷裡,小聲說道:“我不要放鞭炮,我害怕。”
小意雖然害怕,兩隻黑亮的大眼睛卻是一臉好奇,他一邊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還一邊不時的要回頭去看,小小又可愛的模樣,逗笑了大家。
宋宛和崔遣恩愛的站在一旁,看着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樣子,心中充滿了幸福。宋宛身着一襲淡藍色的長裙,外面套着一件白色的披風。
她的頭發輕輕地挽起,别着一支精緻的發簪。她的臉上帶着溫柔的笑容,眼神中充滿了愛意。
崔遣則穿着一身黑色的長袍,高大挺拔,英俊帥氣。
他的眼神始終落在宋宛的身上,充滿了寵溺。他輕輕地握住宋宛的手,說道:“宛兒,看到你和孩子們這麼開心,我真的很幸福。”
宋宛微笑着回應道:“是啊,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此時,雪花依然紛紛揚揚地飄落着。院子裡的梅花在雪中綻放,散發出陣陣清香。紅色的燈籠在風中搖曳,為這個寒冷的天氣增添了一抹溫暖的色彩。
遠處,接二連三的傳來了陣陣鞭炮聲和人們的歡聲笑語,整個京城都沉浸在年節的喜悅之中。
宋宛看着孩子們歡快的身影,心中感慨萬千。她又想起了過去的日子,恍如隔世。
那些艱難的歲月裡,他們一家人相互扶持,共同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如今,生活越來越好,她感到無比的滿足和幸福。
崔遣感受到了宋宛的情緒,他輕輕地攬過宋宛的肩膀,說道:“宛兒,以後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我會一直陪伴在你和孩子們身邊,守護我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