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朝臣們雲集殿外,一個個愁容滿面,今天估計也不會早朝。
已經八天了,不知道皇上到底得了什麼病的?什麼時候能恢複上朝?若是一直好不了,國事又該怎麼辦?會不會立太子?又會立誰?是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選?大家憂心忡忡,感覺要變天了。
知道皇上到底得的是什麼病的,更愁,立太子勢在必行,二皇子黨和三皇子黨都鉚足了勁各顯神通,勢在必得,那真叫一個暗潮洶湧。
鄭同看着不遠處以韓相為中心的一幹文臣在那小聲議論,便湊到紀雲亭身邊。
“雲亭,你覺得皇上若是一時半會兒不能上朝,會不會立太子?”
紀雲亭淡淡道:“這種事,輪不到我來操心。”
“猜測猜測又不要緊。”
“皇上的心思你最好别猜,對了,南邊戰事告急,你有沒有想法?”紀雲亭把話題給扯到戰事上去。
其實不管鄭同有沒有想法,待會兒上朝,李明睿都會派鄭同南下。
他就是試探下鄭同的意思。
鄭同道:“若是朝廷下旨讓我去,我自然是要去的。”
于公于私,他都該去,南邊帥軍的是他叔叔鄭士成,若叔叔守不住,整個鄭家臉上都無光,不過現在這旨意沒人下,皇上龍體抱恙,大事兒小事兒都擱置了。
紀雲亭點點頭,其實鄭同這人還不錯,有報國之心,上次疫難,他也第一時間請纓。
時間差不多了,大家隻等着黃公公來宣布今日不早朝便要各自散去。
黃公公終于出現了,扯着嗓子喊了一聲:“上朝……”
什麼?上朝了?皇上病好了?
不知道内情的官員,如釋重負,皇上終于上朝了。
知道的内情的:怎麼可能?皇上的腿不是醫不好了嗎?這是什麼情況?難道皇上要被人擡着上朝嗎?
猜疑不定。
就在這時,一頂軟轎一直擡到太和殿前,落轎,齊王殿下從轎子裡出來。
衆人又是一怔,齊王殿下也來上朝?
齊王殿下自從開始執掌七星司,鮮少出現在朝堂上,他與百官不同,無需每日點卯上朝,他随時可以進宮,隻對皇上交代便可,然今日他卻來了。
大家嗅到了不尋常的氣息。看來真的要變天了。
大殿内,文武官員左右而立,三位皇子加齊王殿下站在了最前方,看起來都很淡定。
龍椅上空着,黃公公打開聖旨:“皇上有旨……”
頓時殿上烏壓壓地跪了一片。
聖旨簡短,三言兩語,意思是皇上患了嚴重的痹症,雙腿疼痛無法行走,為了不耽誤國事,暫由齊王殿下監國,希望朝臣們盡心竭力配合齊王殿下處理好國事。
聖旨念完了,李明睿上前接旨,大殿裡雅雀無聲。
朝臣們都懵了。
怎麼想也想不到,皇上居然讓齊王殿下監國。為什麼不是二皇子或者三皇子?
李承平雖說消息來源不像二弟三弟那麼準确,但也知道父皇這次病的很重,立太子迫在眉睫,他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不管是二弟還是三弟,當上太子又怎樣?沒有坐上龍位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但沒想到監國的是李明睿。
李承平不由地看向二弟和三弟。
奇怪的是,兩人似乎很平靜,好像早就知道了,并且接受這個事實。
李承業和李承宗确實是提早知道了,也沒早到哪裡去,也就上朝之前,父皇把他們叫了去。
父皇當着他們兩的面明說,将來皇位必定是傳給他們兩其中一個,但眼下不是立太子的好時機,大興内憂外患已經不堪重負,實在經不起任何動蕩,明睿監國,對他們沒有任何威脅,希望他們能在這段時間好好表現,别總想着拉幫結派,鞏固自己的勢力,在明睿監國期間,他們的表現會成為繼承大統人選的最後考量。如若有誰在此期間不安分,生出些動搖國本之事,就休怪他不念父子之情。
在這件事情上,李承業和李承平倒是難得看法一緻。
雖然父皇沒能讓自己監國有點失望,但也慶幸父皇沒有讓對方監國。
而李明睿确實對他們構不成威脅,一個時日無多的病秧子,就算給他坐這把龍椅,他又能坐幾天?
他們還有機會,争取赢得父皇的心。
李明睿接了旨,步上台階,有太監搬來一把椅子放在龍椅旁。
李明睿沒有坐下,手握空拳放在唇邊咳了幾聲,顯得原本消瘦的身軀越發羸弱。
這才道:“皇上龍體抱恙,雖憂心國事,然心有餘而力不足,特命本王監國,本王也是久病之人,時日無多,卻不敢辜負皇上重托。”
說着李明睿叉手一禮,一字一頓鄭重道:“我,李明睿願以此殘軀,為皇上,為大興,耗盡最後一滴熱皿,有違此誓,天誅地滅。”
底下大臣們内心巨震,這番擲地有聲的誓言,很少人會去懷疑是否出自真心,或許是疫難結束後,齊王殿下回金陵複命,卻在朝堂上當場噴皿暈厥那一幕讓人印象太深刻之故,不管齊王殿下風評如何,有多少人對他恨的牙癢癢,但都不得不承認,齊王殿下确有一顆為國之心。
大家突然就想明白了,皇上讓齊王殿下監國,看重的是齊王殿下的忠心,隻怕更看重的是齊王殿下壽數不多。太醫們斷言,齊王殿下活不過二十,如今齊王殿下已經十九了。
皇上這是權宜之計。
想通了後,不管是三皇子黨還是二皇子黨都狠狠松了口氣。
隻聽齊王殿下道:“諸位都是朝廷的肱骨,大興的棟梁,希望諸位與本王一同盡心竭力處理好國事,為皇上分憂。”
大臣們雖然想通了,但還是要看幾位内閣大臣的意思。
韓相面無表情,雖說這不是最好的結果,但也不是最壞的結果,唯一讓他不悅的,是這麼大的事,皇上事先都不曾跟他透露一二,說好的最信任的人呢?
表态是要表态的,黃公公已經當堂宣旨,金口玉言,難以再更改,但他要讓李明睿知道,在這朝堂之上,誰才是真正能号令百官之人。
大堂裡陷入尴尬的沉寂,這是對齊王殿下權威的挑戰。
然而,就在這時,大殿裡響起了李承宗的聲音。
“臣謹遵皇上旨意。”
武官們立馬反應過來,紛紛高聲道:“臣等謹遵皇上旨意。”
文官們怔愣,怎麼回事?一向心高氣傲的三皇子,這次居然就這麼妥協了?
李承業心下懊惱,被李承宗這厮搶了先。
他還想讓李明睿再難堪一下,好讓李明睿知道,沒有他們的配合,即便他奉旨監國,也是舉步維艱。就是這一猶豫,讓他錯失先機。
李承業趕緊彌補,高聲道:“臣謹遵皇上旨意。”
這下文官也齊聲應和。
韓相郁悶地要吐皿,不是以他馬首是瞻嗎?結果根本沒他的事兒了。
李明睿容色平和地看着底下高聲應和的大臣們,看來李承宗和李承業在各自的陣營中,地位相當穩固。手機用戶請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來自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