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陽奉
午後,鎮國將軍府。
楚玄寒在將軍府用完午膳,便帶著尉遲霽月離去。
尉遲堃一家老小又頂著烈日送他們出府,看著他們的馬車離去才回府。
馬車之上,尉遲霽月已沒了方才上車時的微笑,而是顯得有幾分惴惴不安。
她低垂著腦袋,「對不起,夫君,都是月兒無用,未能為夫君爭取到母族支持。」
今日來鎮國將軍府時,她還信心滿滿,以為尉遲堃定會對從龍之功及皇後母族動心。
因為如今的右相府,便是因著敬仁皇後才權傾朝野,左相府隻有貴妃,始終被壓了一頭。
楚玄寒對尉遲堃的拒絕心有不滿,但看在尉遲霽月懷有身孕的份上,暫不想給她氣受。
於是他反而還得安慰,「是本王操之過急了些,嶽父大人說的沒錯,太子皇兄畢竟還活著。」
「那殿下可是要放棄了?」尉遲霽月還想著當皇後,如何甘心讓他放棄,尤其還是因為自己母族。
「靜觀其變吧,當務之急是將孩子平安生下。」楚玄寒唯有得了兒子,才有足夠的底氣籠絡人。
尉遲霽月也防備的很,「殿下請放心,明月居都是我們自己的人,定不會給賊人可乘之機。」
「那便好。」楚玄寒道,「月兒上次入宮也看到了,父皇與皇祖母都很期待這個孩子呢。」
尉遲霽月搖頭,「不,陛下與太後期待的隻是皇長孫,若妾身生的是女兒,他們定不會喜歡。」
生男孩還是女孩,並非她所能控制,她隻能祈禱上天讓她這胎生個兒子,以後生男生女就都無所謂。
楚玄寒嘴角一勾便露出了自信的笑意,「此事月兒也無需擔心,本王能相信這一胎必會是個兒子。」
尉遲霽月被他的笑容迷了眼,但理智尚存,「連大夫都無法診斷出男女,夫君為何能如此肯定?」
楚玄寒的眼神稍有些閃躲,「因為本王相信自己的本事,此前墨瑤華懷的不也是個兒子麼?」
他要是隻是個兒子,至於孩子的父母是誰不重要,因此他早已找好了差不多月份的孕婦。
屆時尉遲霽月若真生下女兒,他便讓大夫對其他孕婦剖腹取子,那麼多孕婦總會有懷了兒子。
隻要有了皇長孫,便能提升他的地位,等到他奪嫡成功,再弄死那孩子,自己重新生一個。
尉遲霽月撫著小腹,「若是兒子最好,如若不是,妾身會儘早再懷上,爭取早日生兒子。」
她是怎麼都不可能想到,楚玄寒還有別的計劃,並且是剖腹取子這等慘無人道的法子。
楚玄寒岔開了話題,關切的問她,「嶽母大人今日與月兒聊了許久,可有告知些注意事項?」
尉遲霽月目光變得柔和,「母親說了許多,倚荷與倚翠都在旁,妾身已讓她們仔細記下。」
「那就好。」楚玄寒道,「她們也沒生子的經驗,本王已著人去找多子多福的嬤嬤來伺候你。」
尉遲霽月靠進他懷裡,一副小鳥依人的姿態,「夫君這般細心體貼,妾身真的覺得好高興。」
「月兒懷孕如此辛苦,本王也隻能為你做這些。」楚玄寒為的根本不是她,而是她腹中的孩子。
「夫君……」尉遲霽月仰頭看著他,眼中的柔情濃郁的化都化不開,嫁給他是她最幸福的事。
另一廂,鎮國將軍府的書房中,尉遲堃三代同堂。
尉遲霽明對楚玄寒奪嫡之事還沒死心,「祖父,您真不考慮祁王的事麼?」
他與尉遲霽月不愧是親兄妹,連想法都如出一轍,都貪戀著楚玄寒許諾的好處。
尉遲長弓作為父親也一樣,「是啊,父親,兒子的戰功有限,府裡全倚仗您的蔭庇。」
他沒能傳承到尉遲老將軍的睿智與驍勇,反倒是將自己貪慾與愚鈍傳給了子女們。
尉遲堃怒道:「祁王長嫡一個都不佔,母族的勢力也比不得太子與晉王,靠什麼奪嫡?」
「可太子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興許哪天就……」尉遲霽明的話戛然而止,但旁人也能明白。
尉遲長弓看著尉遲堃,「父親,霽明說的極是,兒子也是這般想,所以我們該早日做打算。」
尉遲霽明又道:「晉王此人任人唯親,若真上了位,定會防著祁王,我們家也會受打壓。」
「可你們莫要忘了,陛下身子硬朗,短期內不可能退位,君王即在,豈能允許奪嫡之事發生?」
尉遲堃從不站隊皇子,他隻忠於當朝君主,唯有君主才能真正決定他們的生死和未來發展。
「這個……」尉遲長弓一心隻想著皇子這一輩的事,還真沒想過文宗帝的看法與做法。
尉遲堃繼續道:「陛下與太子殿下皆在位,奪嫡就不是想易儲,而是想要逼陛下退位啊。」
「兒子怎沒想到這事?」尉遲長弓如夢初醒,「屆時陛下怪罪下來,那我們可就是其罪當誅。」
尉遲堃點頭,「正是,祁王是皇子,陛下念及皿脈,還可能隻是貶為庶民,我們有什麼可倚仗?」
若是賢妃自己有子,他還願冒險拼一把,為將軍府爭一個未來,可祁王卻不過是個孫女婿。
尉遲霽明還是不死心,「可我們越來越勢弱,若能得個從龍之功,也能保尉遲家幾十年榮寵。」
「霽明,你還是太年輕了。」尉遲堃不以為然,「從龍之功可能保住榮寵,也可能狡兔死走狗烹。」
尉遲霽明被楚玄寒表面的溫潤如玉所迷惑,從不曾將他想的如此狠毒,「祁王又豈會如此無情?」
尉遲堃是看的極為透徹,「人心難測,更何況是帝王家,他們更無情,唯有自己的利益至上。」
尉遲霽明一句都聽不進去,「話雖如此,但萬一祁王非要奪嫡,縱使我們不幫也難逃懷疑。」
「不會!」尉遲堃態度堅決,「身正不怕影子歪,隻要我們堅定的忠於君王,陛下自會有定論。」
尉遲霽明不滿的皺眉,「可陛下的臣子這麼多,我們又非什麼心腹,他豈能看到我們的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