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穿成農門寡婦,帶女兒囤糧登巅峰

第206章 糧食多也難

   最後,大家毫不猶豫地站在了秀英這邊。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地支持着秀英

   “對,咱們應該試試!”

   “秀英說得有道理,不能輕易放棄這個機會!”

   “趙存糧自己家那一畝三分地還弄不明白,别來瞎摻和。”

   大家聽了秀英的話,心裡像是燃起了一團火,恨不得現在就去山坳裡把紅薯挖回來。

   人群中有人激動地喊着:“走,咱們這就去挖紅薯!” 還有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恨不得馬上就飛奔過去。

   今年大旱又遇到冰雹,其他地方到處都是哀鴻遍野。相鄰的村莊裡,土地幹裂,莊稼顆粒無收,人們面黃肌瘦,眼神中充滿了絕望和無助。

   然而,隻有福田村家家有囤糧。福田村的人們臉上洋溢着滿足和安心,孩子們在村裡嬉笑玩耍,老人們坐在門口悠閑地曬着太陽。

   山坳裡還有那麼多的紅薯,那綠油油的紅薯藤鋪滿了山坳,仿佛一片希望的田野。就算是頓頓吃紅薯也能吃飽。

   一位大嫂笑着說道:“家裡有囤糧,咱們心裡踏實,再也不怕挨餓啦!” 大家紛紛點頭,臉上滿是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張太婆顫顫巍巍地走上前,憂心忡忡地說道:“現在咱們村那麼多糧食,這可不是件小事啊!若是被不懷好意的人惦記上了,這可怎麼辦?”

   張太婆布滿皺紋的臉上寫滿了擔憂,渾濁的眼睛裡透着深深的不安。

   “我這老婆子活了九十多歲,啥沒經曆過?看過災年易子而食的慘狀,也看過燒殺搶掠的惡行。”

   張太婆回憶起那些悲慘的過往,聲音都有些顫抖:“那時候啊,人為了活下去,什麼喪良心的事兒都幹得出來。如今咱們村有了這麼多糧食,保不準就會招來禍端。” 她一邊說着,一邊無奈地搖頭歎氣。

   衆人聽了張太婆的話,原本興奮的心情頓時蒙上了一層陰影,陷入了沉思之中。

   秀英微微皺起眉頭,思索片刻後提議道:“大家先别慌,我有個想法。之前幹旱時在村口設置的關卡暫時不能取消,這個關卡能起到預警的作用,萬一發現有什麼異常情況,也好及時通知大家,讓咱們有所防備。”

   秀英目光堅定,語氣沉穩,讓人不自覺地信服。

   “還有,看守水源的兩個小分隊,不能再像之前那樣隻盯着水源了。咱們把他們改為巡邏隊,分為白天和晚上,交替巡邏。

   白天的巡邏隊重點查看村子周邊的情況,留意有沒有陌生人或者可疑的迹象。晚上的巡邏隊要保持警惕,注意有沒有動靜。”

   秀英邊說邊比劃着,神情嚴肅而認真。

   “這樣一來,咱們村子的安全就能多一份保障,大家也能更安心地過日子,好好謀劃咱們的未來。”

   秀英的眼神中充滿了對村子和村民的關切與擔當。

   村裡人聽了秀英的提議,紛紛點頭表示贊同。大家交頭接耳,都覺得秀英這主意出得好。

   還有不少漢子拍着兇脯說到:“秀英這法子妙!若是有哪個不長眼的敢打咱們糧食的主意,就讓他有來無回!”

   這些漢子們個個摩拳擦掌,滿臉的憤怒與堅決。

   “咱們可不是好欺負的,誰敢來犯,定叫他知道咱們的厲害!”

   一個身材魁梧的大漢揮舞着粗壯的胳膊,大聲吼道。

   “對,咱們團結一心,護好咱們的村子和糧食!”

   另一個漢子也跟着附和,眼神中充滿了狠勁兒。

   一時間,群情激昂,大家保衛村子和糧食的決心如同烈火般熊熊燃燒。

   經過一番熱烈的商議,最終有了定論。上山挖紅薯的事情就交給村裡的婦人和孩子們。

   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輩鄭重地說道:“婦人們心細,孩子們也有把子力氣,讓他們相互配合着挖紅薯,準能行。”

   婦人們彼此對視一眼,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自信,孩子們則興奮地蹦蹦跳跳,迫不及待地想要出發。

   而村裡的漢子們則擔當起守護村子的重任。

   一位身強力壯的漢子緊握拳頭,大聲說道:“咱們身強力壯,定要把村子守得如同鐵桶一般,一隻蒼蠅也别想飛進來!”

   其他漢子們紛紛響應,神情嚴肅而莊重,仿佛即将奔赴戰場的戰士。

   “大家放心去挖紅薯,村子有我們守着!”

   漢子們挺直了脊梁,展現出無比的擔當和勇氣,讓人感到無比安心。

   村長站在人群中間,神色凝重地提醒道:“大夥先靜一靜,聽我說幾句。咱們還得先組織一個小分隊去一趟城裡打探一下情況。”

   村長清了清嗓子,接着說道:“各家各戶喂的肉雞也到了出欄的時候,可咱們不能兩眼一抹黑就蠻幹。外面的情況究竟如何,市場行情怎樣,咱們都得摸清楚。”

   村長目光掃過衆人,語氣愈發嚴肅:“隻有把這些情況都打探明白了,接下來大家才好商量一下怎麼把肉雞賣出去,賣多少錢合适?這可關系到咱們每家每戶的收入,大家都得上點兒心。”

   衆人聽了村長的話,紛紛點頭表示贊同,開始低聲讨論起誰适合去城裡打探消息。

   最後,經過一番熱烈而細緻的商量,衆人終于有了決定。村裡派出村長家的小兒子李生輝,還有秀英家的楊清風。

   一位老者捋着胡須說道:“這李生輝和楊清風能識文斷字,腦子靈光,也在府城念過書,見過世面,讓他們去準沒錯。” 衆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除此之外,各家還派出一個勞動力,方便趁此機會采購一下,家裡需要的東西,這些人有身強力壯的青年,也有經驗豐富的中年漢子。他們迅速集結起來,組成了一支四十多人的隊伍。

   秀英慷慨的借出了兩頭牛車和兩頭驢車,方便馱大家采買的東西。

   隊伍中,人們精神抖擻,目光堅定,李生輝站在前面,聲音洪亮地說道:“大家這次肩負着全村人的期望,一定要把情況摸清楚,不辱使命!”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