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紅薯可以種兩季嗎?
秀英家幾個年齡稍大的孩子,每天白天就上山挖藥材。
他們背着竹簍,手持小鋤頭,充滿朝氣的臉上洋溢着堅定的神情。
石榴細心地尋找着成熟的藥材,小心地挖掘,生怕弄壞了根莖。年紀小些老六老七的跟在後面,幫忙把挖出來的藥材放進竹簍,累得小臉通紅也不喊一聲苦。
孫大嫂家的幾個孩子也熱情地過來幫忙。孫大的大兒子金蛋身強力壯,扛起裝滿藥材的竹簍健步如飛。
小女兒孫花花心靈手巧,幫忙分揀藥材,動作麻利又準确。幾個孩子一邊幹活,一邊有說有笑,讓原本辛苦的勞作也充滿了歡樂的氛圍。
……
村裡今年收成着實不錯,雖然遇到災荒年,但種了抗旱高産水稻,家家戶戶都有了不少囤糧,人人臉上都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還有五戶人家跟着嘗試種了紅薯,沒想到成果斐然,那一畝紅薯的産量竟然就有一千斤,這可把大夥都樂壞了。
眼瞅着今年有了好收成,大家都開始積極地為明年做打算,靠天吃飯的人家就得未雨綢缪,不能因為今年有了好的收成就松懈下來。
村裡人紛紛找到之前種紅薯的那五戶人家,都想要些紅薯留種。要知道,村裡一共有三百多戶人家,這人一多了,紅薯自然就不夠分,現在雖然還沒有到種紅薯的時候,可是大家都想早一些拿些回去做種,秀英說過要用做種的紅薯長出的藤蔓來種植。
之前種紅薯的那五戶人家這下可犯了難,他們心裡琢磨着,怎麼說也要留些給自己吃,畢竟辛苦了一年,得嘗嘗自家的成果。而且還得留下些做種,來年還指望着繼續種紅薯有個好收成呢。
其中一戶人家的戶主皺着眉頭,對着前來要紅薯的村民們說道:“大夥啊,不是我們小氣,實在是我們自己也得留夠啊,總不能全給了你們,我們明年就不種啦!”
另一戶人家的女主人也跟着附和:“就是就是,我們也為難啊,大家都理解理解吧!” 盡管如此,前來要紅薯的村民們還是不肯罷休,一時間,幾戶人家的院子裡充滿了嘈雜的争論聲。
村民們為了紅薯留種的事兒争得不可開交,無奈之下叫來了老村長。老村長一臉嚴肅,步伐匆匆地趕來。
來到老槐樹下,老村長舉起手中的銅鑼,“铛铛铛”地敲響了。那清脆而響亮的鑼聲瞬間打破了村子的甯靜,傳向村子的每一個角落。
村裡家家戶戶聽到鑼聲,都放下手中的活兒,急急忙忙地趕到了老槐樹下。
人群中,秀英也來了。她手裡還拿着未做完的針線活,額頭上帶着些許勞作後的汗珠,眼神中透着對這件事的關心。
老槐樹下很快就擠滿了人,大家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都在猜測老村長召集大家所為何事。
村長看到人群中的秀英,特意走上前告訴了她:“秀英啊,大夥這回因為紅薯留種的事情犯了難呐!這幾家種紅薯的人家不肯多給,其他人家又都想要,兩邊僵持不下,這可不好處理喲!”
村長眉頭緊鎖,滿面愁容,邊說邊無奈地歎氣,覺得兩邊都有理,這下犯了難。
之前讓石榴在山坳裡撒下的紅薯種子,如今已經到了收獲的季節。秀英想到山坳裡那一片豐收的景象,心中滿是欣慰。
她之前用留種長出的紅薯藤,給村裡人種植的紅薯大家已經提前收獲了。
秀英站在田埂上,大聲地向衆人喊道:“大夥先别着急,我有辦法!”
現場瞬間安靜下來。
秀英告訴大家:“之前石榴在山坳裡發現的紅薯藤也許還有。咱們可以去那邊再找找看,說不定能找到足夠的紅薯用來留種,這樣就都能種上紅薯啦!”
她的眼神中充滿了希望,聲音堅定而有力,讓原本焦慮的村民們仿佛看到了曙光。
在老槐樹下,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光斑。秀英站在人群中央,神情專注而自信。
她向大家分析到:“大夥想想,紅薯那麼好種植,咱們福田村氣候又溫暖濕潤。我就在猜想,在這樣的情況下,紅薯一年是不是可以種植兩季?” 秀英一邊說,一邊揮動着手臂加強語氣。
秀英此話一出,現場瞬間沸騰起來。
有人興奮地大聲回應:“要是真能種兩季,那咱們的收成可就大大增加啦!”
一位老者摸着胡須,眼中閃爍着驚喜的光芒:“秀英這想法新奇,但也不是沒可能啊!”
孩子們在人群中穿梭嬉戲,嘴裡也嚷嚷着:“有更多紅薯吃喽!” 一時間,人們交頭接耳,讨論聲、歡笑聲交織在一起,整個老槐樹下熱鬧非凡,仿佛過節一般。
多種一季那就多了一倍的收成。
趙存糧聽到秀英的話,忍不住笑了起來,那笑聲在嘈雜的人群中格外刺耳。
他雙手抱在兇前,一臉不屑地說道:“春天種紅薯也就罷了,誰見到過夏天種的啊?秀英啊,沒有想到你想出風頭居然說出這種話。”
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嘲諷和質疑,聲音提高了幾分,似乎想要讓所有人都聽到他對秀英的駁斥。
周圍的人群頓時安靜了下來,大家的目光在趙存糧和秀英之間來回移動,氣氛變得有些尴尬和緊張。
面對趙存糧的質疑和嘲諷,秀英并未退縮,她條理清晰地闡述着自己的想法和依據,目光堅定而自信。
秀英不卑不亢地說道:“大伯哥,凡事都有個嘗試,不能因為沒見過就覺得不行。咱們可以仔細研究研究紅薯的生長習性,再結合咱們村的氣候條件,說不定真能行呢!” 她的聲音清脆有力,讓不少人開始重新思考這件事的可能性。
經過一番激烈的讨論,人們漸漸被秀英的勇氣和有理有據的分析所打動。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站出來說道:“秀英這孩子平日裡就有想法,也肯鑽研,這次說不定真能給咱們村帶來新的轉機。” 越來越多的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