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福村最近仿佛進入了蓋房季。
學堂開建了,每日都聚集了一大幫漢子熱火朝天地幹活兒。
沈氏族人的土地也劃分好了,他們從來到小福村後,每日閑餘時候都在瘋狂地打土坯。如今土坯也攢了不少,便開始陸續蓋起了土坯房。
沈氏族人落戶小福村的一共有六十五人,由沈老族長安排劃分成了十五戶。
有些本來就是一家人的自然劃分成一戶,但他們當中有不少在洪災時與家人失散了的,沈老族長便讓男女分開,每三五人成一戶。
像諸如沈柘之類與家人失散的孩子,則交由熟悉的村民暫時寄養。
十五戶土坯房聽起來多,但他們的土坯房要求也不高,也就一到兩個小屋子,能遮風擋雨便行,所以蓋起來倒也是快的。
得知他們正在蓋房,得空的小福村村民們便自發去給他們幫忙,打土坯、挖地基、壘土坯,能幫到的都盡力幫了。
這讓沈氏族人又欣喜又感動,他們無以為報,隻能每日熬上幾鍋綠豆湯,分給來幫忙的村民們解渴。
即便這樣,也覺着實在占了村民們的大便宜,感謝的話說了一遍又一遍。
村民們卻擺手表示用不着謝,如今都是一個村兒的,不過就是搭把手的事。
也有村民笑說他們也是投桃報李,感謝沈氏族人給他們帶來了一個秀才夫子,不然他們的孩子到哪兒能找到這麼好的夫子來教書?
沈老族長自然曉得這是村民們寬慰自己的話,沈明海是成了學堂的夫子,但也是收束脩的,不過束脩低了些而已。
他還是不斷地叮囑沈氏族人,要牢記小福村村民們的這份恩情,以後哪家有需要,他們也一定要盡所能地去幫忙。
沈氏族人們連連點頭,把族長的話記在了心裡。
時間一逛過去,小福村的學堂正式建成,林家的木工坊也将打造的三十幾套桌椅送進了學堂。
學堂此番一共招生七十六人,所有适齡孩子都入了學。
這麼多孩子全部一起上課不方便,所以暫時先劃分成了甲班和乙班兩個班,輪流上課。日後根據各個孩子的學習速度,再區分成基礎班和進階班。
正式開學那日,幾乎所有村民們都湧到學堂門口來看熱鬧。
在萬衆矚目之下,村長季滿金喜氣洋洋地點燃爆竹。随着鞭炮齊鳴,村民們發出陣陣喝彩,各個臉上都洋溢着笑容。
孩子們全部聚集在學堂門口,他們年紀有大有小,個頭有高有矮,卻整整齊齊地戰列好,然後對着夫子沈明海,行拜師禮。
他們動作生疏,也算不上整齊,但卻極其認真而鄭重。
孩子們年紀雖小,卻也明白能入學堂讀書意味着什麼。或許他們從此就能邁進人生的新篇章,或許日後便能擺脫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或許還能讓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
沈明海望着一張張稚嫩而充滿希望的小臉,心中也是感慨萬千。
他緩緩道:“從今以後爾等便是我的學生,我沈明海在此立誓,必将傾盡我畢生所學,教爾等讀書,助爾等上進!望爾等日後能潛心讀書、砥砺奮進、學有所成!”
孩子們齊聲道:“謝夫子教誨!”
拜師禮成,孩子們開始陸續進入學堂。
就在這時,也不知哪個先起的頭,一衆女孩子紛紛朝在一旁看熱鬧的林家人走來。
小姑娘們紅着臉,你拉着我,我推推你,齊齊湊到了任芸跟前。
就在周圍的村民們正尋思她們這是幹啥來的之際,小姑娘們下一刻,卻動作整齊地朝着任芸也行了一個大禮。
“多謝林家嬸嬸供我們讀書!”
小姑娘們深深拜下去。
她們心裡明白,今日能站在這裡,能跟着那些小子們一起入學堂,是因為誰。
她們當中識字量最多的也不超過十個字,大多隻勉強認得自己的名字,甚至還有一個大字都不識的。
身為姑娘家,她們從來都不敢肖想有朝一日能入學堂讀書識字,所以一開始聽到村裡要建學堂的消息時,所有人都覺着與她們無關。
羨慕那些個小子們嗎?
當然是羨慕的。
她們從小到大,聽到最多的便是丫頭都是賠錢貨,嫁出去就是潑出去的水,将來都是别人家的人。
而家裡吃的穿的,向來都是緊着哥哥弟弟們。她們幹很累的活兒,卻常常吃不飽飯。
很小的時候不理解為什麼家裡人都偏心,稍微長大後,才明白這個世道原來男尊女卑……
後來得知學堂也收女學生,她們也是抱了期望的,隻不過意料之中,家裡并不想為她們花費銀錢。
天知道得知老林家的林小荞和林小薏能報名入學時,她們有多豔羨。
後來又得知林家後娘放話,所有姑娘們的束脩她來承擔,再加上村長的竭力号召,家裡人終于松了口。
被告知能入學讀書的那一刻,小姑娘們簡直覺得自己仿佛活在夢中。她們可是曉得的,就連隔壁大福村那個趙氏學堂,也沒有收過一個趙氏的姑娘……
她們小福村的學堂,居然允許她們也入學讀書!
年紀小的姑娘開懷大笑,大一點的姑娘則是喜極而泣。開學前一日,她們便聚在一起,約好了今日要向林家後娘行禮緻謝。
這才有了此時的這一幕。
任芸望着那一張張青澀稚嫩的臉蛋,仿佛看到了前世她資助的那些山區的貧困兒童,心裡也是百感交集。
她無法改變這個時代女子的命運,但或許,她能給這些孩子們一點點光明,微微照亮她們未來的路。
任芸平靜地受了她們的禮,微笑着沖她們點點頭,緩緩囑咐道:“好好讀書。”
願你們日後所行皆坦途,願你們一世快樂明媚,幸福安康。
小姑娘們頓時笑了,紛紛道:“我們會的!”
随後相伴着,快快樂樂地進了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