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人被迎進林家的堂屋。
一進堂屋,入眼便是一套榆木打造的坐具。與尋常堂屋裡的桌椅不同,中間是一張四四方方的大茶幾,茶幾後面是一張雕花的羅漢床,兩側各有兩張木椅,木椅中間還各有一個小茶幾。
羅漢床和椅子上還放置了厚厚的銀灰色坐墊、扶手枕和靠枕,一坐上去,軟彈又舒服,讓人整個身子都放松了。
雖然不是用的多名貴的木料,但整齊瞧着卻氣派又雅緻。
幾個同窗幾乎一眼就瞧出來了,這一套是前兩日錦木言新上市的家具,而且還是預售款,要等上一些時日才能拿到手的那種。即便如此,依舊賣得火熱。
而且最關鍵的是,據說第一批訂單還在趕工呢,怎麼林家都用上了?……
就在幾人驚訝時,有人很快發現了“端倪”——這套家具沒有錦木言的标識!
哦,原來是仿制貨。
不過這家做仿制貨的工坊,速度還挺快的。這正版的還沒生産出來,它倒仿制得惟妙惟肖,甚至瞧起來做工也是一點兒都不遜色于錦木言……
這也是他們出于涵養沒有當場“揭露”出來,不然要是一出口,任芸得要哭笑不得了。
這套中式沙發是最初的成品,連錦木言店裡的樣品,都是根據這套來的打造的。
劉世昌倒沒有關注那套家具,他目光落在牆上的兩幅水墨畫上。雖然沒有落款,但他一看就知道是林善行的手筆。
他自認畫技也是不錯的,不過與林善行的畫風截然不同。林善行擅長山水竹蘭,寥寥數筆便能成畫,講究的是意境。
而他則擅長繪制那種色彩絢麗繁複的畫,但卻被批做華而不實,比不得林善行的水墨丹青清雅有神韻……
劉世昌的眼眸暗了暗,随即不再看畫,跟其他人一起坐下喝茶。
茶水很特别,是将水果切成小塊煮的果茶,口感酸酸甜甜甚是好喝。幾位同窗還沒喝過這種茶水,甚是稀奇,不覺就喝空了杯子。
好在果茶備了很多,許陳二人便又給他們續上了一杯。
衆人一邊品茶,一邊閑聊起來,幾名同窗講了些書院最近發生過的一些趣事,随即話題便轉到許陳二人身上。
談到這次小考,幾位同窗對二人一通誇贊,直說二人此番簡直是一鳴驚人,要他倆務必給大家分享分享經驗技巧。
許陳二人哪裡有什麼經驗技巧,這次能考這麼好,一是平日裡林善行的監督,二是小考之前他們瘋狂備考了三日,還有就是林善行給他們押對了一道題……
要是非硬說有什麼關鍵原因,大概也是因為他倆想留在這裡過快過日子的念頭太過強烈,化作了奮發圖強的動力吧。
這些能分享嗎?當然不能,分享了對他們也沒用。
但是不說吧,顯得他們好像藏私,于是倆人一唱一和地說了一堆大道理,無非就是要努力用功不懈怠,不玩沉迷玩樂之類。
幾位同窗聽得連連點頭,但後來回過神來一想,好像也沒聽出個啥有大用的話……
一番暢聊之後,幾人也坐不住了,決定出去逛逛。
劉世昌沒什麼興趣,留了下來,朝林善行拱手道:
“林兄,我有幾個問題,希望能與你……”
劉世昌原本是想說“與你探讨一二”,但話到嘴邊,他頓了頓,轉而道:“希望你能指教一二。”
林善行微有些詫異,他知道劉世昌一直視自己為勁敵,從前更是總對自己冷言冷語的,沒想到今日居然會做這般謙虛的姿态讓自己指教他……
想必今日之所以跑這麼遠來小福村,也是為了讨教學業。
雖然之前相處不算愉快,但林善行對劉世昌這個人也并不讨厭,而且對每個來請教問題的人,林善行向來是知無不言。
于是便把他領到了書房,對他的問題,用自己的看法進行一一分析指點。
劉世昌聽得十分專注,他發現林善行的思路甚是清晰有條理,明明是自己毫無頭緒的難題,林善行隻聽了一遍,稍一思索,便能将關鍵點一層一層剖析出來。
劉世昌自帶了紙筆來,問林善行讨了些墨,便奮筆疾書地将林善行的分析指點全部記了下來。
最終,望着滿滿幾頁筆記,劉世昌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此趟真沒有白來。
而另一邊,那四個同窗出了林家,走着走着,便看見了不遠處的幾座蓋着瓦片的大土坯房。
這房屋他們來時便瞧見了,也不知做什麼用的,裡面隐隐約約還傳來嘈雜聲。
四人一時好奇,便随意朝一個房屋有去一看,這才發現是個作坊。
裡面是一群婦人,在忙活着鼓搗着一堆菜啊肉啊面的。男女有别,他們沒好意思進去,隻快速地掃了一眼,便連忙轉身走了。
“你們方才有沒有看見……”有人猶豫着開口,“她們做的那些吃食,好像有些眼熟?”
其他人卻笑道:“做同一種吃食的人多了去了,無需大驚小怪。”
那人想想也是,便也沒有再在意。
再往前走,也是一家作坊,裡面搭了好多口大鍋,還有許多成堆的各式各樣的水果。這會兒一群半大的少年少女,正在裡面有條不紊地忙活着。
四個同窗伸頭進去瞧了一瞧,随即又縮了回來。
“好像是在熬制果醬。”立馬有人認出來了,“我都聞到甜香味兒了。”
“那玩意兒我曉得,和光縣裡有不少家有的賣。”
“對對,我家裡也買了不少,我娘和家裡的姐妹最愛喝這種果醬兌的水!”
“沒想到這鄉野地方,居然還有人會熬制這種果醬……”
“這果醬熬制應該也不難,有人會也不稀奇。”
幾人邊聊邊繼續往前走,很快又來到了下一座房屋,還是一家作坊,規模比前兩個還要大上不少。
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