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熊貓一旦撸上手,那可就真容易上瘾了。
林善舉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從來開始的不理解自家後娘,一下子就成為了自家後娘。
每日都自告奮勇地要給任小糯投喂盆盆奶,好換取小家夥的芳心,讓他盡情撸一撸。
任小糯也本着給奶喝就是娘就是爹的熊生原則,很快又認了一個小奶爸,經常抱着他的腿撒嬌讨奶喝。
林善舉自然也是越來越寵這小家夥的,所以看到自己給任小糯投喂的盆盆奶居然被大胖兒搶走之時,一時氣憤不已。
“大胖兒,你說你都多大一隻熊了,咋還跟小糯搶奶喝?這可是你親崽崽,你怎麼能搶它的,啊?”
然而大胖兒抱着空盆子舔了又舔,隻表示還想喝。
任芸瞧見了這一幕,也是被大胖兒的吃貨屬性弄得哭笑不得,隻得重新又準備了兩盆盆盆奶,給兩隻熊一盆分了一盆。
大胖兒喝得快,為了不讓它喝完又去搶自家崽子的奶,任芸還特意讓林善舉把任小糯抱到遠處去喂的。
自此,大胖兒也蹭上了自家崽子的福利,過上了每日有盆盆奶喝的幸福熊生……
時間一晃,便到了臘月二十三。
這日是小年。
小福村這邊的習俗,小年這日要吃糖瓜和餃子。
糖瓜就是扁圓狀的麥芽糖,形似瓜,故而叫糖瓜。
吃糖瓜是為了祭竈王爺,據說是因為小年這一天,是竈王爺上天庭跟玉皇大帝彙報工作的日子。用糖瓜祭竈王爺,便是想讓竈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從而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平安順遂。
往年麥芽糖這種甜嘴兒,對農家孩子都是一種奢侈的吃食,不少人一年到頭也就小年這日,家裡舍得買來幾塊小糖瓜分給他們吃。
更窮的人家,連一塊糖瓜都是舍不得買的,用筷子尖兒沾點紅糖嘗一嘗甜味兒,便也算是吃過糖了。
而今年就不同以往了,因着林家的果醬生意,參與者都是村裡的大小孩子,他們靠自己就掙得了不少零花錢,麥芽糖什麼的,他們早就不知道吃過多少塊了。
而其餘人家,也因為今年多掙了些錢,買起糖瓜來也是毫不吝啬的,故而小年這天,家家戶戶都吃上了糖瓜。
至于餃子,那更是要吃的了。
一般人家一年到頭還真舍不得吃上幾頓餃子,畢竟這玩意兒費面粉。
但小年吃餃子是習俗,圖得也是個吉利,所以再怎麼也得吃上一口。
純白面舍不得,摻點兒黑面也是可以的。肉餡兒的舍不得,素餡兒的也行。
不過今年小福村,還是有不少人家吃上了一頓肉餡兒的白面餃子的。
林家自然也不例外。
從一大早,林家衆人便開始忙活着包餃子的事宜了。
擇菜的擇菜,剁餡兒的剁餡兒,和面的和面,擀面皮的擀面皮,最後再一起捏餃子,每個人都參與了進來。
調餡兒的活自然是被任芸領了過來,她今日準備了兩種餡兒,一葷一素,肉餡兒和韭菜雞蛋餡兒的。
林家人多,包的餃子自然也是要多多的,衆人分工合作忙活了好一通,才包出了足夠多的餃子。
竈台兩口鍋都用上了,沸湯滾滾之時,将薄皮大餡兒的餃子落入鍋中,不一會兒,那餃子的香味就從鍋裡飄出來了。
勾得衆人直吸鼻子。
說到吃餃子,任雲之前泡的臘八蒜可就是時候登場了。
她先前一共泡了四壇,老林家送了一壇,自家娘家也送了一壇,剩下的兩壇便是留着自家吃的了。
經過十幾日的浸泡,原本雪白的蒜頭如今已經是通體翠綠,宛如翡翠一般。
任芸将臘八蒜一勺一勺地舀出來,放進小碟子裡,每人都分得了一小碟,用來就着餃子吃。
衆人都沒吃過玩意兒,一時也是新奇得很,紛紛動起了筷子來嘗嘗味道。
别看這臘八蒜瞧着顔色頗為怪異,但一入口,又酸又辣還帶着幾分甜,甚是爽脆可口。
尤其是就着餃子吃,那真叫一個香!
衆人一吃便停不下來,一口一個餃子,一口一瓣蒜,不知不覺就将一盤餃子全都下了肚。
譚老爺子忍不住啧啧稱贊:“這臘八蒜,開胃又爽口,沒想到蒜頭泡醋,竟能成就如此美味,實在妙哉妙哉……”
一旁的秦老頭頓時滿臉的嫌棄:“你誇歸誇,别沖着老夫我開口,哎喲瞧你嘴裡這味兒……”
譚老爺子翻翻白眼,毫不客氣道:“你這老頭子還嫌棄我嘴裡有味道,說得好像你沒吃這臘八蒜一樣,你嘴裡這味兒分明比我還沖!”
秦老頭不樂意了,忙反駁道:“沖什麼沖,老夫方才可瞧仔細了,你那碟子裡的蒜頭可比我的還多兩瓣,要沖也是你嘴裡的最沖!”
“嘿我說你是郎中還是賬房啊,吃個蒜頭還要數數有幾瓣?咋地你平日裡吃碗米飯,是不是也要先數清有多少粒米啊?”
“這叫知己知彼,你懂個錘子……”
兩位老爺子日常性地互怼,其他人則默默地吃完了自己的餃子和臘八蒜,沒有開口說話。
無他,這蒜頭好吃是好吃,但吃完嘴裡的味道确實也是沖,這一張口,自己個兒都能聞見那味兒,多少是有些尴尬……
任芸倒是沒想過吃蒜的這個後遺症,見衆人吃完餃子齊齊去漱口,這才反應過來頂着這張嘴,确實不大方便開口說話。
她空間裡倒是有口香糖,但是這玩意兒不好拿出來給衆人吃。思來想去,轉而掏出了一包薄荷糖來。
這薄荷糖也是能祛除口中異味兒的,倒是可以分給衆人吃。
衆人還是頭一次吃到薄荷糖,隻覺一入嘴,滿口滿喉嚨都是清涼之意,跟吞了冰塊一樣,好不稀奇。
隻不過大冬天的,吃這個糖着實有些太清涼了,就跟喉嚨灌了冷風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