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一個好漢還需三個幫
提到張琴,顧汐童恨得咬牙切齒,惱怒萬分。
顧星寰見妹妹面帶怒色,情緒激動,忙出言寬慰。“囡囡,對不起,大哥說錯話了。張琴一家确實壞,确實可恨!”
顧汐童氣哼哼的撇開臉。
顧星寰接着溫言細語的哄着。
顧汐童深吸一口氣,轉頭看向顧星寰,扯回正題:“大哥,咱們自立自強沒錯,但也不能把自己活成孤家寡人。
我知道,咱們家從太姥爺那一代往下,就人丁單薄,平時連個走動的親戚都沒有。
不像别人家,堂兄表弟、沾親帶故的,一扯一幫的孩子。
正因為如此,姥姥姥爺對咱們的教導,從來都是,人要自立自強,養成了咱們萬事不求人的性子。
從某些角度來看,這些是優點,但也是缺點。
人活在世上,哪能事事靠自己?一個好漢還需三個幫。
大哥,打鐵要本身硬是一種能力,與人交好、與人合作也是一種能力。
這兩種能力,如同人的兩條腿,咱們都得有。缺了任何一個,咱們都會成瘸子。
人活在這世上,隻憑單腳蹦,咱能蹦多遠?”
顧汐童闆着臉,嚴肅地說完心裡的所思所想。
這些道理,她是跟施欣怡、呂浩然、卓景然相處的過程中悟出來的。
施家孩子多,不光兄弟姐妹相處融洽,極為團結。
施家兄妹極會與人相處,在通世情這一項上,在同輩中,施家兄妹,絕對是翹楚。
呂浩然也是大家族裡長大的孩子,人情世故上,不輸施家兄弟。
卓景然以及他身邊的人,小小年紀,就知道同氣連聲,相互支撐的道理。
顧星寰一個怔神,愣愣地看着妹妹,好半晌才吐出兩字:“囡囡!”
顧汐童擡了擡手,示意顧星寰閉嘴,接着說道:“大哥,咱們不要急着拒絕别人的好,
别人的好,咱們試着接受,将這份好記在心裡。
回頭,在别人有需要時, 咱們再還回去。
知道别人待咱們好,叫知恩,記住别人的恩情叫感恩,别人有需要時,咱們還回去,叫報恩。
咱們做一個知恩,感恩,報恩的人,哪裡不好?
咱們家的事,本來就是張琴誣陷的。
如今張琴和白振華去了農場,鄭德剛進了監獄。
咱們找出他們誣陷的證據,咱們家的案子就能翻過來。
還有,咱們将立場調換一下,如果大哥是卓三哥。
大哥會眼睜睜看着卓三哥在泥潭裡掙紮而不管嗎?不會,對嗎?
以大哥的性子,大哥一定會想辦法幫卓三哥,是不是?”
顧星寰點頭,“那當然!”
顧汐童笑看着顧星寰,“那就是了,大哥願意做的事,卓三哥為什麼不能做?”
顧星寰徹底被妹妹說服了,“好吧,聽囡囡的!你不要太擔心了。”
顧汐童撅了下嘴,說道,“能不擔心嗎?你現在人微言輕,什麼阿貓阿狗都能欺負你。”
知道大哥的遭遇後,顧汐童的心如針刺般痛,真希望這操蛋的年代能早點過去。
見妹妹憤恨的樣子,顧星寰擔心妹妹心裡裝滿仇恨,試着勸道:“囡囡,不要因為受了點委屈,就厭世。
你要相信,世上還是好人多。人心是向善的,絕大部分人是講道理的。”
顧星寰笑着耐心地開導。
顧汐童越聽越心酸,這麼正直又善良,處處為人着想的大哥 ,上輩子被人逼得抑郁,最後走上不歸路。
這輩子,她絕不讓悲劇再發生。
顧星寰見妹妹垂着頭,沒有繼續往說下,笑着捏了下顧汐童的鼻尖,岔開話題:“跟我說說姥姥姥爺,星宇還有你的近況。”
“讨厭,又捏我鼻子!”顧汐童嫌棄的擋開大哥的手。
不想讓大哥擔心,顧汐童平複心裡的情緒,笑着給大哥講她這幾個月的經曆。
顧星寰聽得感慨不已:“咱們囡囡長大了,有勇有謀,做事有章法。了不起!”
顧星寰擡手揉了揉妹妹的頭,“真沒想到,咱們家愛哭鼻子的小哭包長大了,還這麼能幹!”
顧汐童傲驕地擡擡下巴,“那當然,你不看看,我是誰的妹妹。”
顧星寰眼裡盡是笑意,“不得了,小哭包不光能幹,嘴還甜!鑒定完畢,是我顧星寰的妹妹!”
兄妹倆正說笑時,傳來敲門聲。
顧星寰收起笑容,說道:“進來。”
卓景琰推門進來,身後跟着卓景然和邢海燕。
卓景然見顧汐童臉上的笑意,繃緊的心放松下來,顧家的事他知曉,他擔心小丫頭傷心難過。
看樣子,小丫頭跟顧星寰聊得還愉快。
“探視的時間快到了,我們先回去,明早再來看你。”卓景琰說道。
顧星寰點點頭,“好的,謝謝三哥。”
從醫院出來,顧汐童問道:“三哥,海燕姐,你們是怎麼認出我大哥的?”
之前,她的心思全在大哥身上,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此刻想到了,顧汐童問起來。
卓景然接過話來:“三哥之所以認出大哥,是看到了一張合影。”
顧汐童了然,轉頭看向邢海燕,“海燕姐,我去和平生産隊當知青,是因為姥姥姥爺在那裡。
之前瞞着你,是因為姥爺姥姥的身份特殊……”
後面的話,顧汐童沒有再說。
邢海燕挽起顧汐童的手,笑着說道:“童童不用解釋,我理解!”
邢海燕不光理解,聽了老四的話,她由衷的佩服顧汐童。
一個十六歲的小姑娘,隻身去到山溝溝裡當知青,想盡辦法照顧自己的親人。
短短幾個月,不光建了房子,從知青點搬出來,還在生産隊建了食用菌廠,領着生産隊發财緻富。
她在和平生産隊生活了好幾年,這些事,别說做,她連想都沒想過。
顧汐童看向邢海燕,欠身道:“謝謝海燕姐。”
回到家,邢海燕先端出花生瓜子,接着去燒水泡茶。
卓景琰招呼顧汐童和卓景然坐下,看着顧汐童說道:“這兩天,我讓人查了查。
你大哥七年前從軍|校畢業,先在新|兵連集訓三個月,三個月後,分到咱們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