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第二百七十六章 問一句:有沒有後悔?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羁中馬 8184 2025-04-19 15:37

  李建國是第二天早上回來的。

  “昨天半夜有一趟火車,路過咱那老家,我給買的票,把老爹老娘和那姑娘送上了火車。”李建國在大院裡一邊吃着早飯一邊對李龍說,“昨天我們到烏城的時候,她還想跑,讓我追回來了,把公安都驚動了。還好人家問清楚後,沒管咱。”

  李龍倒是沒想到中間還有這麼一出。隻是公安沒管,倒也是有些意外。通常情況下,這種“強制”送人回家的,按理說應該是管管的。當然,不管是最好的,畢竟管了,後面就挺麻煩。

  “給老爹說了吧,回到家拍電報回來?”

  “說了。”李建國說,“老爹說回去把女孩送到她家裡,把事情說清楚就行了。聽老爹的意思,要是老家那邊沒啥事,他還要過來。我就說,要過來的話,最好把老娘一塊兒帶過來。老家的冬天太冷了,又不生爐子,屋子還漏風……”

  李龍急忙點頭,沒有再同意了。

  反正他是不想冬天回去。

  吃過早飯,李建國套好馬車就要回,李龍想想也是要回去了。在這裡呆着也沒啥事,不如回去把那些鎖陽賣掉,再逮幾天魚。秋天是個平靜期,沒有什麼大活。

  兄弟兩個回到隊上,李龍看到空落落的院子還有些不适應。李娟和李強去上學。往常家裡還有兩位老人在,現在就空了。

  “小龍,你忙你自己的。你嫂子應該是去地裡了,我去看看去。”

  “大哥,那你帶不帶馬車?”

  “帶上,我去弄些豬草下午給豬吃。”

  “行。”李龍說道,“那我去老馬号了。”

  通常地裡的活他是不問的,現在還沒到掰玉米和牽油葵的時候。當然收獲的時候李龍肯定是要參加——老爹老娘不在,也不能隻讓大哥大嫂兩個人幹活。

  李龍騎着自行車去了老馬号,馱了兩麻袋鎖陽就去了縣裡藥材公司,輕車熟路的賣掉後,再回到隊裡拉了兩麻袋再去賣掉。

  等天黑回來,倉庫裡還剩下五麻袋鎖陽。

  剩下的明天賣吧。

  老羅叔笑着問李龍:

  “聽說有個姑娘從老家追到這裡來找你?”

  “你都聽說了?”李龍沒好氣的說,“老羅叔,這事傳的怪快哩,你都知道了啊。”

  “那是真的?”

  “半真半假吧。”李龍不想多說,“我老爹老娘帶着人回老家了。我老娘開個玩笑,人家當真了。”

  老羅叔看李龍不想多說,便也不再進行這個話題。李龍看那野豬長的挺快,雖然沒有李家院子裡那些家豬個頭大,但一個個也有四十公斤的樣子,算成年野豬了。

  不過鬧個不停,磚砌的牆都把皮給拱下來了,不停的叫,存不下膘。

  看來野豬還真不是現在養的。沒膘的肉,賣不動。

  但既然養了,那至少也得養到冬天才能賣。

  那頭狍鹿子腿沒有完全好,算是落下了終身殘疾。隻是現在個頭又長了一些,正在吃草。

  李龍想着有機會再逮到活的,直接弄回來,給它搞個伴啥的。想想那兩頭鹿賣了不少錢,這可比野豬啥的值錢多了。

  明年初春的時候就得在山裡多轉轉,看能不能再碰到小鹿娃子。

  他這邊想着,陶大強找了過來。

  “龍哥,今天不下網了嗎?”

  “今天不下了。”李龍擺手,“沒精神,明天我去把這倉庫裡的鎖陽處理幹淨。現在應該沒啥人挖鎖陽了,我把剩下的賣完,等明天下午再下網。”

  “好。”有個确切的時間就行。

  “大強啊,你自己也可以下網去賣魚吧?”李龍問陶大強,“前些日子和我家老爺子一起去賣魚,你也有經驗了啊?”

  “不成,我還不如李大爺哩。”陶大強擺手,“那些人來賣魚,李大爺還能應付得了,我就應付不來。”

  李龍想不明白那個應付不來是啥意思,不過既然陶大強不樂意,那就不強求。他換了話題:

  “大強,你家地裡的莊稼是不是也快要收了?”

  “快了,油葵已經黃背了。再幹上一段時間就能收。”陶大強對家裡的活還是很清楚的,“剩下的那點苞米,再等等。”

  陶家就兩口人,四畝地并不多,無論是油葵還是玉米,一天就能收完。

  李龍原想着第二天牽着馬車去把剩下的那些鎖陽賣掉,後來想想還是騎自行車吧。自行車騎慣了,馬車的速度他有點受不了。

  因為要帶東西,就沒辦法帶兩個小孩,所以李龍故意把時間往後延了延,等兩個小孩快到學校的時候,他才出發。

  這一天把剩下的鎖陽賣完,兩天入賬快一千塊錢,除去成本,差不多賺了有四百塊錢。

  小發一筆。

  原本李龍還沒想着幹啥,但那天那些人跑家裡看熱鬧。李龍明白這些人大都是得了紅眼病的,他便打算去買台電視機回來。

  跑到百貨大樓,發現沒貨。他打聽了一下,電視機要的工業票可不少。

  李龍不想再去找李向前要票,要的次數有點多,他就去文化宮俱樂部那裡找票販子,結果也沒找到。

  先停一停吧。

  李龍有些失望的騎自行車回了隊上。

  先逮魚掙錢吧。

  回來的時候正好趕上學生放學,李龍找到了正在半路上的李娟和李強。他讓李娟坐後面,李強坐在大杠上,在一衆學生羨慕的目光中,蹬着就回家了。

  回的時候李龍驚訝的發現,葦溝那裡湊起來的地方正在修路,修路的人是一幫子士兵。

  李龍猜測是工程兵——他隐約想起來這年代的一段往事來。

  好像當時有個工程部隊在生産隊東面修什麼東西,有一支小部隊還在隊裡停留過一段時間,當時他沒怎麼在意,後來年代久遠了,也就沒再去記憶。

  至于修沒修路,是沒印象的。

  看目前的架式,不僅要修路,還要把那橋給建起來——這可是好事啊。懷着對這些人的敬意,李龍過了葦溝,回了家。

  放下李娟李強後,李龍和早就等着的陶大強一起去下網。少了一個人跟着,感覺有點兒孤單。

  “李大爺快該到家了吧?”陶大強突然問道。

  “應該還沒到,至少三四天。”李龍說,“明天或後天能到就不錯了。”他想起來後世去口裡旅遊坐的飛機和特快火車,那速度……,慢慢等着,總有一天會來到的。

  小海子裡水少了不少。現在麥子收了,油葵和玉米不需要澆水,所以這裡水少了。要等一段時間,播種冬小麥的時候,到時這裡面水會蓄滿,然後再澆水。

  想起來這個,李龍就又想到了一件事情。大海子初冬的時候可能會有大事發生,到時一定得注意。

  他暗暗提醒自己要注意這件事情,然後就準備下網。

  陶大強也把上衣給脫了,李龍有些疑惑,問:

  “大強,你幹啥?”

  “我遊過去把盆下了,這盆裡能憋不少魚哩。”

  也對,泥鳅現在在市場上還是挺受歡迎的。

  遠處孟志強他們聽說李家老爺子回老家去了,一個個還挺高興。縣裡的市場就這麼大,李家早早去賣幾十公斤魚,那剩下的想買魚的,再買他們的魚,就沒多少顧客。他們的魚賣的就比較慢。

  現在李家老爺子不在,那李龍又看不上縣裡的市場,這魚想要賣出去就容易一些。

  周六的下午,顧曉霞照例騎着自行車,帶着給父親買的東西往回走。

  在路過鄉裡準備往東拐的時候,她意外的看到了一個人,吳淑芬。

  讓顧曉霞有點意外的是,吳淑芬好像肚子大了一些。

  她穿着布衣服,站在樹蔭下面,看着來往的人,在發現顧曉霞的時候,明顯有點興奮。

  “曉霞?”

  顧曉霞下了車子,推着來到吳淑芬面前。

  “淑芬,你怎麼在這裡站着,風挺大的,咋不在家?”

  “沒事幹,就在外面轉轉呗。”吳淑芬摸着肚子微笑着說:

  “你現在一星期回來一次吧?知道不知道,隊裡發生大事了!”

  “啥事?”顧曉霞聽着吳淑芬略帶着幸災樂禍的語氣,就明白她說的什麼了,“是不是你說有人從老家過來找李龍的事?”

  “你知道了?”吳淑芬大吃一驚,“你怎麼知道的?”

  “當然是李龍給我說的啊。”顧曉霞微笑着說,“他又不瞞着我。”

  “他還敢說?他不怕你生氣?”

  “那有啥生氣的?這又不是他的錯。”顧曉霞往前推了推車子,不讓陽光曬着自己,“人已經送回去了,就是一場誤會而已。”

  “那你還怪大度哩。”吳淑芬沒想到顧曉霞對這件事情這麼輕描淡寫,她有點陰陽怪氣的說,“隻是可惜了那個女孩。”

  “那有啥可憐的?”顧曉霞現在也想通了,“她就沒見過李龍,憑一句話就敢往這邊跑,那麼果斷,有啥好可憐的?這又不是古代,憑一句話就能定終身?現在新社會了,自由戀愛,父母的話是不算數的,得自己相中才行。”

  吳淑芬被噎了一下,原本是想看笑話,結果差點兒被塞一嘴狗糧。

  “那你們現在關系咋樣?”吳淑芬還有些不死心,“你在城裡就沒碰到更好的?畢竟李龍是沒工作的。”

  “他有工作啊。”顧曉霞笑着說,“他一直在供銷社有身份哩,隻是不想受約束,所以沒說。我們關系挺好的,這還得多謝謝你哩!要不是你放手,我還真沒看到他的好——!”

  這話差點兒把吳淑芬給噎死。

  顧曉霞是已經聽出來吳淑芬給自己上眼藥,她怎麼可能讓她得逞?

  “你結婚後,生活咋樣?”顧曉霞問起了吳淑芬。

  “俺男人和婆婆對俺怪好哩。”吳淑芬笑着說,“啥活也不讓俺幹,天天呆着閑死了……”

  “淑芬,淑芬!”

  那邊院子裡傳來了一個女人的聲音:

  “淑芬,淑芬!跑哪去了?這碗也不洗,衣服也不洗,就知道偷懶……”

  顧曉霞聽着這喊聲,差點兒沒繃住笑,她急忙說道:

  “你家裡有人找了,我走了。”

  一路上,想着李龍時不時的還給自己做飯,再想想吳淑芬現在的情況,顧曉霞是真的慶幸,還好吳淑芬放手了,還好自己沒退卻。

  李青俠回去的第五天,發回來一封電報。電報内容很簡單,十來個字,就說人已安全到家,事情已解決。

  看着那張電報紙,李建國歎口氣說:

  “原打算咋也要等到中秋以後,過個團圓節再說。現在倒好,又分成兩邊了。”

  “那咱們也得做好準備了。等老家那邊秋收後,冬麥種下,指不定哪路親戚就殺過來了。”李龍插了一句,“老爹老娘回去,那手指定不能小。那杜家姑娘說不定也把咱家的情況給宣揚出去,親戚知道了,有在老家不好過的,能不來?”

  “那要來咱也沒辦法。”李建國歎了口氣,“我第二次來的時候,那車票錢還是在鎮公社的大哥(堂哥)掏了一半。當時一路上都有人攔,那大哥要說出去,我也出不來,後面你也來不了。真要是有親戚來了,該幫還是要幫。”

  “嗯,那倒是。”李龍偶爾是聽李建國說過,當時各省對出省的人管的都是挺嚴,沒介紹信通常不讓出。

  但老家那點子地,無論如何想要吃飽,在那個年代還有點困難。也虧得大哥出來到這裡紮下了根,自己再過來才有落腳的地方。

  後來這裡就跟中轉站一樣,幫助扶持了一個個親戚。

  剛開始的時候李龍還覺得不能惹這個麻煩,現在想想,來就來呗,大不了多張筷子多張嘴而已。

  有老馬号,那住的地方沒問題。自己手裡有錢,倉裡有糧,吃的肯定能顧住。

  李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中,心态也變了。大約是有了錢,有了資源,有了底氣吧。

  知道老爹老娘都安全着回到老家,這邊心就放下了。李龍接下來一段時間天天逮魚賣魚,中午就在大院子和顧曉霞一起吃。顧曉霞說起了碰到吳淑芬說的那些話,李龍笑了笑沒說啥。

  不招人嫉是庸才——大約自己現在,在其他人心目中,也不算普通人了吧?(本章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