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286章 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
蘇韻婉心中猜測着各種林羽辰沒有喝下靈泉水的可能。
同一時間的平陽侯府。
林羽辰養病的房間内。
侯夫人坐在圓桌前,臉上寫滿了怒容。
李子安則是跪在她的面前。
“母親,我真不是故意将皇後所賜聖水打翻的,隻是一時手滑……”
“住口,不要喊我母親,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侯夫人氣得臉色鐵青。
作為侯府的當家主母,什麼樣的陰謀詭計沒見過?
她可以斷定,李子安就是故意不想讓林羽辰醒來,才故意失手将那個小瓷瓶摔在地上的。
“說,你為何要這麼做?是不是怕羽辰醒來後與你争搶侯府繼承權?”侯夫人怒目圓睜,厲聲質問道。
李子安吓得瑟瑟發抖,額頭冷汗直下,“母親,我絕無此心,實在是意外啊……”
侯夫人冷哼一聲:“意外?這世上哪有這麼多意外?
羽辰是侯府的希望,你以為你一個在鄉下長大的侯府公子,能撐起整個門楣?。”
說起這些,侯夫人就嘔皿。
當時她還不知情,李子安跟着太子殿下出征以前,在侯府門前上馬的滑稽場面,現在想想,侯夫人還曆曆在目。
靠軍功撐起來的平陽侯府,怎麼可能容忍一個連馬都上不去的人做世子?
别說平陽侯那裡了,她自己這一關恐怕都過不去。
李子安武不行,文也不行,前不久的鄉試已經放榜,李子安根本就沒考中。
聽說他在麥禾村那邊,讀了很多年書,到如今連個秀才功名都考不中。
這樣一個文不成武不就的兒子,難道讓他繼承世子之位做擺設嗎?
侯府日後豈不會直接沒落在他的手中?
雖然心有不甘,但侯夫人知道,眼前這個心思陰損的廢物,實實在在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侯府世子之位,總比落入其他小妾生的兒子手中要好。
因此,侯夫人這些天一直勸自己克制心中對李子安的厭煩與痛恨,甚至還請來幾個學問不錯的先生,在侯府内給他上課。
但通過幾個教書先生所講,李子安學習情況并不是很好,即便再學三年,想要考中秀才也不容易。
了解到這個情況,侯夫人對李子安更是不想抱有太多希望。
想要侯府世子位置不落到庶子身上,又能撐起門楣,最好的辦法就是想辦法讓林羽辰清醒過來。
昨日林羽辰情況突然不好,幸虧幾個太醫來得及時,才暫時保住他的性命。
今日,皇後娘娘又特意派人送來救命的聖水,侯夫人總算看到一絲希望。
誰知,還不等将聖水給林羽辰服下,就被李子安碰灑了。
事已至此,即便侯夫人知道李子安很大可能故意打翻聖水,在林羽辰醒來以前,她也不敢冒然懲治李子安。
想着這些,侯夫人站起身,心煩得在屋内來回踱步,思索着應對之策。
李子安自從回到平陽侯府,就一直在侯夫人面前尋找表現的機會。
此刻她見侯夫人表現得比較焦慮,覺得自己表現的機會來了。
“母親,失手碰灑了皇後娘娘賜的聖水,的确是我的不對,可事已至此,也隻有一個辦法。”
果然,他這句話算是說到了侯夫人的心坎兒上。
“什麼辦法?”
李子安看了看仍舊昏迷不醒的林羽辰,面帶愧疚道:“送聖水來的人說了,這聖水能救命,且十分珍貴。
如此好的東西,皇後娘娘那裡若是沒有多餘的,想必也舍不得拿來救大哥的性命。
因此,我覺得皇後娘娘手中還有聖水,不如母親辛苦一趟,去宮裡求求皇後娘娘,請她再賜一些給大哥治病。”
李子安不希望林羽辰醒來,甚至已經後悔。
後悔自己當初心軟,沒有給林羽辰下那種直接要命的毒藥,就是因為這樣,他如今才會面對如此尴尬的局面。
如果沒有林羽辰,他就是侯夫人唯一的親生骨肉,再怎麼,也不會像現在對自己這樣的态度。
他之所以提出讓侯夫人進宮找皇後娘娘求藥的主意,就是認準了皇後不會給她。
如此珍貴的聖水,送藥的人已經說了,皇後娘娘是看在太子殿下與林羽辰關系匪淺的原因,才願意拿出來的,即便是手中還有,也舍不得再給出一份。
他如此對侯夫人說,就是想給後者留下一個自己可以幫着分憂的印象。
這樣,總比自己在侯夫人心中一無是處要好很多。
侯夫人聽了李子安的提議,再次陷入沉思。
她也清楚這聖水的珍貴性,皇後娘娘即便手中真的還有,也不一定會給自己。
思來想去,侯夫人最終還是決定進宮一趟,厚着臉皮找皇後再讨要一次聖水,即便是失敗了,起碼自己努力過。
侯夫人有了決定,立刻吩咐人幫自己更衣,她要立刻進宮求見皇後。
侯夫人是決定進宮,想到家裡出了今日這樣的事情,她就不敢再掉以輕心。
離開以前,吩咐好幾個信得過之人,守在林羽辰的床前,避免李子安再動什麼手腳。
侯夫人有诰命在身,進宮面見皇後并不需要費什麼勁兒。
很快,皇後就在自己馨甯宮的正殿召見了侯夫人。
得知她派人送去侯府的聖水被林世子那個孿生兄弟打翻,皇後心中的想法和侯夫人一樣,都認為李子安必然是故意這樣做的。
皇後對此氣憤的同時,也狠狠出言教訓了侯夫人一頓。
“明知道那個李子安是害了林世子的兇手,非但不對其懲罰,竟然還将人放了出來。
林世子昏迷不醒,什麼都不知道,你這個做娘的都不知道提防,林世子還真是夠不幸的。”
侯夫人聽着皇後教訓自己的話,一直低着頭,默默承受,因為她自己也承認,造成這一切的,都是李子安。
而她還因為一己私欲對此事睜一眼閉一眼不去懲罰,甚至還在侯爺面前幫李子安說好話,出現了這樣的局面,她的确有責任。
皇後見侯夫人一言不發,虛心聽着自己教訓的話,皇後就有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