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怎麼又是陸知青
一個幹部看到牆上繃着的羊皮,問:“這是前幾天宰了羊的羊皮?”
苗詩文點頭:“這些羊皮等到完全幹透,我們打算找地方做了處理,換給有需要的社員,不會浪費。”
幹部連連點頭,卻說:“這基地每年都要宰羊,也不能總是自己留着。”
苗詩文笑:“領導說的是,我們今年量少,所以想着給社員們一些福利,往後多了,還是要交給供銷社統籌。”
嚴一民笑:“你們不知道,今年毛紡廠出的一批品質很好的毛線,也是他們基地出的羊毛,别說這些年輕人知道該怎麼做,還有谷書記把關呢。”
苗詩文指前邊新起的羊圈:“今年我們又新添了一百多頭羊羔,春起還要再多購入一些,明年羊毛的産量還會加。”看過羊羔,一邊解說,一邊帶人穿過基地,從另一個門出,往果林走。
這一下,跟着的人已經不止六個,留在基地的知青們也都跟了出來。
這一下換謝承志在前邊帶路,從茫茫一片白雪中,熟悉的從葵花地中間找出條路,帶着大家上了上邊的果林。
果林裡,在原來計劃好的路上,隔一段就有知青在那裡等着,提醒大家坡陡或有坎的地方。
嚴一民笑說:“谷書記安排很周到。”
谷滿倉笑:“這是謝知青他們自己安排的。”
謝承志奉承:“那也是書記安排,這些隻是細節。”
嚴一民笑起來:“怎麼你們知青點出來的人,都能說會道的?”
能說會道?
說誰呢?
陸明峥可不是。
祝曉敏有點想多。
這個時候的果林,樹葉早已經落盡,隻剩下光秃秃的樹枝,夾在滿山的松柏間,更顯的蕭條。
聽着謝承志的介紹,看着比自己高不出多少的桃樹,嚴一民有些感歎:“去年夏天,我們農貿市場裡每天那幾百斤的桃子,就是從這裡出去的。”
夏天的桃子,這裡的幹部大多數是吃過的,聽說這就是桃林,也覺得新奇,一個幹部說:“這桃樹這麼高就産那麼多桃子,再長上一年,豈不是更多?”
苗詩文正離他不遠,忍不住抿唇笑:“我們原來也不懂,還是陸知青從城裡請了學農林的專家來給我們講了我們才知道,這桃樹不能長太高,最好控制在兩米以下。”
後邊吳緒林也笑着接口:“這些樹,我們是移植的兩年生成苗,前年剛種下的時候倒是比現在高一些,後來也是專家指導打了枝,才有了去年的産量。”
幹部感歎:“這可處處皆學問啊。”
唐興甯問:“怎麼又是陸知青?”
谷滿倉笑說:“前年我們公社是批了百分之二十的自主林,也是祝知青提議種下這十萬株果樹。陸知青恰好過來,知道後,就幫我們請了專家過來。”
聽幾回陸明峥的名字,唐興甯就笑:“難得陸知青回了城還經常回來,前次我們的材料送幾次都被打回來,最後也是全靠他。”
谷滿倉點頭:“原來唐主任和陸知青是熟人,我們這基地也多虧了他幫忙找支援才能建起來。”
唐興甯連連點頭:“那小夥子可真是難得。”
謝承志笑着接口:“早知道主任這麼賞識陸知青,今天該把他也叫來。”
唐興甯奇怪:“怎麼小陸在村裡?這可是快過年了。”
谷滿倉指指祝曉敏,笑說:“陸知青是回來結婚的,恐怕你們還不知道,這祝知青就是他沒過門兒的媳婦兒。”
“真的啊?”大家一片驚訝聲,又表示一下祝福。
祝曉敏笑意滿滿,連聲感謝。
唐興甯笑:“陸知青已經調回城,我們沒辦法,回頭評勞模,你可要把祝知青報上去,我投她一票。”
谷滿倉立刻點頭:“對對,這材料可得好好琢磨一下。”
祝曉敏急忙擺手:“這些事情是大夥兒幹的,今年拿滿工分的人就有二百多人,這勞模可輪不到我身上。”
嚴一民不同意:“幹活兒的人自然要表揚,可是這種果樹,種向日葵,建基地,可不是悶頭幹活兒就行的。”
祝曉敏無奈:“就是管理,也是我們整個知青生産小隊,嚴書記能記住我,大概是每一次都是我去和嚴書記商量供銷。”
想着她每次的讨價還價,嚴一民忍不住笑,向唐興甯說:“這丫頭有趣得很,倒是也公道。”
大家說說笑笑,走走停停,算時間差不多,祝曉敏提議:“這天氣,在山上時間久了太冷,果林嘛,這個季節都是一樣,領導不是說要去學校?再晚就放學了。”
原本縣裡的幹部好不容易來了,谷滿倉想把所有的果林都帶着轉轉,可是聽她說學校要放學了,也立刻同意,向唐興甯說:“孩子們十一點半放學,我們現在下去,正趕上他們上最後一節課。”
這裡辦了一所小學,唐興甯幾個月前就知道,本來也并沒有多在意,可是今天剛來,聽到山谷裡回蕩的朗朗背詩聲,一下子就被吸引,聽說孩子們快要放學,也就點頭,換條下山的路,直接去知青點。
學校裡,楊愛軍正在給一班的孩子們上課,二班和三班的孩子們在自習區拿着小黑闆練字,項志寬、于毅光、杜國安三個人走來走去逐一指導,看到這群人進來都停下。
唐興甯見圈起來老大一片地方,卻隻有三十多個孩子,稍稍失望,可來都來了,隻能跟着參觀一圈,見教室的空地上燒着幾個土竈,感歎的說:“這裡條件很是簡陋。”
谷滿倉無奈:“村裡孩子想要上學,都不容易,這些孩子,好多要走五六裡路過來。”
唐興甯對之前聽到背詩的聲音很感興趣,笑問:“今天是你們在外頭背詩?能不能再背一首。”
當然可以!
孩子們提到背詩就興奮,立刻大聲喊:“好!”
祝曉敏走出來,一首首出題:“《鹿柴》。”
……
“《登鹳雀樓》。”
……
“《念奴嬌.赤壁懷古》。”
……
“《滿江紅》。”
……
她每點一首,孩子們就大聲背一首,居然沒有任何的停頓,連最小的孩子都背的非常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