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遷都(二)
荥陽城下,雷霆一擊。
還沉浸在陽人關大捷的諸侯們,在得知颍川軍幾乎全軍覆沒的消息後,呆若木雞。
涼州軍可怕的戰鬥力,使得所有人新感到心驚肉跳。
即便是狂妄如孫堅,在聽聞消息後,也沉默不語。
那不是八十人,八百人!
整整八千人啊!
居然在一個時辰不到的時間裡,被涼州軍打得潰不成軍。
好吧,你說颍川兵不強大?可事實上,黃巾之亂時,鬧得最兇的黃巾軍便來自于颍川。波才手下的颍川兵之強橫,即便是官軍也退避三舍。若非朝廷後來複起了朱隽、皇甫嵩這樣的名将,火燒長社,幾乎一戰消滅了颍川兵的精銳,勝負尚未可知。
如今的颍川兵,自然和黃巾之亂是的颍川兵不可同日而語。
但是,八千人……
哪怕是八千頭豬上了戰場,也不可能這麼快就潰敗啊。
“未曾想,殺了華雄,荥陽居然還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
張邈眉頭緊蹙,喃喃自語。
鮑信突然道:“可打聽出來,昨夜主持荥陽之戰的人,究竟是誰?”
“已經打聽到了,是董賊新任的騎都尉,丁辰。”
“丁辰?”
張邈和鮑信不約而同擡起頭,相視一眼。
“這名字,有點耳熟。”
東郡太守橋瑁,疑惑看向了張邈。
張邈苦笑道:“元偉還記得孟德嗎?”
“孟德,我怎會忘記。”
橋瑁啞然失笑,“他不是前些日子,才被本初召去了虎牢關嗎?”
“那丁辰,就是孟德的妻弟。
此前孟德偷襲扈城亭,本萬無一失。不成想卻與丁辰相遇,三戰三敗之後,才攻占了扈城亭。可也正是因為此前三敗,使得奇兵全無效用,錯失了偷襲荥陽的良機。”
“慢着!”
一直沉默不語的孫堅,蹙眉說道:“丁辰既然是孟德妻弟,何以幫助董卓,助纣為虐?”
“此事,說來話長。”
鮑信長歎一聲,解釋道:“文台有所不知,這丁辰丁子陽雖是孟德妻弟,如今卻已經和孟德反目成仇。扈城亭一戰,他更與孟德割袍斷義,還斬殺了孟德的軍師。”
“怎麼回事?”
對于曹操和丁辰之間的恩怨,孫堅的确是不太清楚。
他認得曹操,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對曹操頗為贊賞,也是聯軍中,少有能被他稱贊的人。
隻不過,此前孫堅的精力都放在了陽人關上,和外界聯系不多。
而曹操被調走之後,更無人再提及丁辰。以至于當孫堅聽到丁辰名字時,竟一無所知。
鮑信想了想,便開口把丁辰和曹操之間的恩怨解釋一遍。
“我實未想到,董賊竟如此信任丁子陽。
那丁辰,被孟德贊為‘世之飛廉’,我本不太相信。可現在看來,他不僅是勇武過人,更有名将之姿,不愧飛廉之名。隻可惜,太不識大體,隻念小家,卻目無蒼生。”
說罷,鮑信搖搖頭,一臉失望表情。
“世之飛廉?”
孫堅卻冷笑起來,連連搖頭,“便再厲害,終究是個不識大體,助纣為虐的奸人。”
“如此說來,文台必有把握,令其授首?”
陶謙在一旁,突然開口。
“文台有‘猛虎’之名,想來是不懼丁辰。
既然如此,還請文台再展神威,拿下那丁辰,奪取荥陽。我等,定當鼎力相助。”
陶謙一開口,鮑信便蹙起了眉頭。
這話說的,有問題啊!
其實,鮑信也知道,由于孫堅攻占了陽人關,斬殺了華雄,使得諸侯産生了忌憚。
說好大家聯手攻破,結果你一個人就解決了戰鬥。
這傳揚出去,豈不是說我等無能,隻襯托得你的手段?
鮑信倒是沒考慮這些,但卻擋不住,其他人有想法。這不,兩方兵馬彙合之後,屯駐酸棗的各路諸侯,在不經意間形成了一個同盟,或多或少的對孫堅進行排斥。
也是孫堅桀骜,雖明知道被人排擠,卻渾不在意。
這,也更使得諸侯對他,心生不滿。
“謙公,文台在陽人關征戰多日,想來也是兵馬困乏。
不如讓他休整……此次讨伐董賊,我等至今未得寸功。今次荥陽一戰,不如由我們來擔當吧。某不才,願為前鋒。早就聽孟德說那丁辰厲害,我也頗想領教一二。”
鮑信是個實在人,主動為孫堅說項。
孫堅聽罷,露出感激之色。
如鮑信所言,他手下兵卒,确是人困馬乏,疲憊不堪。
殺華雄,已經讓他感到萬分吃力。如今面對荥陽的高城,再打下去,怕也消受不起。
别人的話,諸侯可以不放在心上。
但鮑信畢竟算是山東諸侯,平日裡頗有人望。
他和孫堅不一樣,算得是當今名士,素以寬厚而著稱,被世人稱之為‘魯君子’,言他有古人之風。而孫堅呢?說穿了在大家眼裡,就是個暴發戶。雖然出身官宦家庭,但是……孫堅是江東人氏,相對于以中原大族為主體的東漢,不過蠻夷。
哪怕孫堅立下再多功勞,在不少人眼裡,隻是一個莽夫。
而且,他此前起兵時,接連殺死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咨。這兩個人,在士林之中也頗有名氣,卻死于孫堅之手。這是個以下克上的家夥,與他合作,還需小心。
所以,鮑信此言一出,諸侯紛紛點頭同意。
孫堅出得大帳,與孫策一同返回自家大營。
在回去的路上,孫策道:“父親,何以悶悶不樂?”
孫堅長歎一聲道:“想當初,涼州之亂時,我就曾建議太尉張溫,言董卓有虎狼之姿,不可不防。那時候我就想殺了董卓,但張公卻不贊同。此次,我響應橋公号召,起兵讨伐董賊。原以為打下了陽人關,卻不成想,成為諸侯的眼中釘,肉中刺。
諸侯各懷心思,不肯齊心協力。
而董賊手下,卻多能人。
先有華雄相阻,後有丁辰助纣為虐。
涼州軍雖不必我聯軍兵強馬壯,卻齊心協力……我隻擔心這樣下去,聯軍讨賊無果。”
這番話,頗有些意氣消沉。
孫策有些心疼,便道:“父親,既然諸侯不肯齊心,我們何苦留在此地,受盡白眼?
倒不如領兵返回老家,總好過受人欺淩。”
“伯符,為大将者,切不可意氣用事。”
孫堅道:“我們現在身處中原腹地,即便是想要返鄉,也有千裡之遙。
這一路上糧草供給,會非常困難。我們在這裡,尚不必擔心這些,可若要此時離開,勢必會被諸侯為難。再說了,還不到哪一步,我們不妨先看看,而後伺機行事。”
孫策想了想,也覺得孫堅所言極有道理。
他便不再勸說,而是随着孫堅,返回了大營……
+++++++++++++++++++++++++++++++++++++
孫堅因為強攻陽人關,損耗頗大,于是屯駐梁東,休整兵馬。
而諸侯則在鮑信的勸說之下,兵臨荥陽。
鮑信親自出城搦戰,但丁辰和李肅,卻閉城不出。
無奈之下,諸侯隻得強攻。可荥陽乃古城,城高牆厚,且辎重完備,絲毫不懼諸侯。
諸侯接連數日強攻,非但未能攻破荥陽,反而損兵折将。
也就在這時候,虎牢關方面傳來了袁紹和冀州牧韓馥産生矛盾的消息,是諸侯不得不暫緩攻勢,後撤三十裡紮營。
袁紹何以會與韓馥産生矛盾?
其實,也說來話長。
當初袁紹逃離洛陽後,便去了渤海。
憑借個人聲望,他很快在渤海站穩了腳跟,并且結交冀州名士,聲名漸漸響亮起來。
韓馥本來,就有些不滿,認為袁紹侵犯了他的利益。
隻是未等他發作,便出現了讨董的事情,也使得韓馥不得不暫時放下了個人恩怨。
一開始,韓馥很支持聯軍。
冀州本就是錢糧廣盛之地,他親自坐鎮邺城,為聯軍輸送糧草。
最初,一切正常。
可随着戰事的發展,韓馥發現,袁紹借盟主之名,暗地裡不斷侵吞其他諸侯的力量,勢力一日強橫一日。而且,他身為盟主,得了讨董先鋒的美名,在冀州越發被人稱贊。這也使得韓馥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于是在有意無意間,開始拖延糧草。
而虎牢關下,十餘萬大軍集結。
你拖延一日糧草,就可能會造成軍心混亂。
袁紹也因此,對韓馥心生不滿。
于是他派人前去和韓馥講道理,卻不想韓馥非但不理,反而讓人把他的使者狠狠羞辱。
這一來,兩人的矛盾也随之爆發!
曹操在裡面努力調和,才使得袁紹最終沒有發作。
隻是這樣一來,虎牢關外的聯軍,便變得有些麻煩了……亦或者說,諸侯各自有了心思。
無奈之下,袁紹也隻好暫停攻勢,以穩定軍心。
他決定,親自前往邺城,與韓馥坦誠進行交流。
原本,他讓曹操暫代他主持大局。可問題是,曹操在諸侯裡,威望雖高,卻不足以進行壓制。諸侯或許會聽他的勸說,但絕不會聽從他的命令。從這一點而言,曹操的威望遠比不得袁紹。沒多久,河内太守王匡便以剿匪之名,退出了聯軍……
“我早就說過,聯軍成不得大事。”
荥陽城裡,伴随着聯軍後撤,迎來了難得的喘息之機。
丁辰和賈诩登上了城樓,舉目向遠處眺望。
在他二人周圍,有三百親随,把他們和外界隔離開來。
這三百親随,正是當初賈诩從李肅手中挖來的兵卒。陷陣營八百之數補充完畢後,多出來的三百人,就變成了丁辰的親兵。
用賈诩的話說:“子陽你而今已成為兩千石的騎都尉,身邊又怎能沒有扈從跟随?”
聽上去,似乎是很有道理。
兩千石大員,這必要的排場還是要有的。
君不見,那千石官員都有扈從,更不要說丁辰而今,還主持者荥陽的軍事,身份自然不同一般。
“可是,我不懂先生,為何不看好丞相?”
“也不是不看好,而是……”
賈诩苦澀笑道:“若為亂世,天下群雄紛争,我倒是願為丞相出謀劃策。
可現在……丞相卻來的早了!他雖兵強馬壯,手握并、涼雄兵,奈何這資曆太淺。”
“我不明白。”
賈诩卻笑了。
“子陽現在不明白不要緊,但相信過些時候,就會明白。
丞相願為天下先,可惜天下卻容不得丞相。洛陽城中,雲詭波谲,他應付不過來。”
應付不過來?
應付誰?誰又容不得董卓?
賈诩說話,雲裡霧裡,着實讓丁辰感到茫然。
他正要開口詢問,卻見李肅順着馳道,匆匆跑上了城樓。
“子陽,可找到你了。”
他氣喘籲籲,快步走過來。
而賈诩見狀,則非常明智的轉身離去。
丁辰明白賈诩的意思,所以也未阻攔,便迎上前,笑道:“李君,何故如此匆忙?”
“子陽,丞相有命,讓咱們準備撤離。”
“啊?”
丁辰聽罷,頓時呆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