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已死去好幾年,就埋在不遠處的另一方山坡上,估計骨頭都爛了,随便趙無敵說什麼,都無法對質和指證。
可老道既然身為鬼谷一門的護道人,所言可信度還是很高的,趙柔伊轉動眼珠子,瞅了趙無敵老半天,最後也隻好捏着鼻子認了。
不過,她到底是心有遺憾,不曾得知海外仙山中是否有女仙?她關心此事,倒也不是為了能求得長生之密,而是想讨一粒容顔不老的仙丹。
姐弟兩個一番商議,趙柔伊總算被說服,答應回族中同諸位長老相商。畢竟涉及到一個家族的遷徙,哪怕是一部分族人,可也不是小事,不可能由家主一言而決。
不過,作為對趙無敵的支持,趙柔伊在她的權限内将再次給他派數百家族子弟,包括一些天驕,就打着遊學的名義,送來給他調教。
趙無敵當日和崔刺史敲定了部曲,但卻沒有涉及到親衛。其後,通過趙柔伊和諸長老的共議,從家族子弟中給他挑了二百九十八名,作為他的親衛。
常言道:“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自家子侄做親衛,自然是最讓人放心的。至于開國侯的親衛應為三百之數,卻隻要了二百九十八個,則是一種做臣子的本分,以此表示對皇權的敬畏。
趙柔伊走了,自去和族中的那些老古董磨嘴皮,助趙無敵實現他的遷徙族人于海外的大業。
而趙無敵繼續留守茅屋中,為老父守孝,哪怕是離二十七個月的古訓隻相差幾日,也不能離開,以免為人所诟病。
守孝之期是從他住進茅屋之日算起,從離開神都則已差不多快三年時光了。
當日還是大唐歸元二年冬,而回到揚州時則已是歸元三年春日,再往後……歸元這個年号已不再出現,隻能在塵封的曆史中得見。
因為就在歸元三年夏五月,在武後的暗示下,武氏族人和早已投靠他們的官員、那些擅于察言觀色的牆頭草、士農工商四民的代表、僧侶道士、市井浪蕩子,甚至勾欄中的女子,紛紛跑到則天門前,大言不慚地代表天下萬民勸進。
雖然是一場鬧劇,但卻足夠轟轟烈烈,昭示着武後登基稱帝已是大勢所趨,無法阻擋。
以房遺則為首的開國勳貴們經過一番密議,也加入勸進的洪流中,還被武承嗣譏諷為“識時務者為俊傑”。
自古以來,沒有一個帝王是一請就登基的,必須三辭。也就是臣民勸進一次,你推辭一次,一直到第三次,臣民以死相逼,你心中有大慈悲,不忍見臣民皿濺當地,方才勉強答應。
武後熟讀古史,如何不知道這一套?
在勸進與推辭中一連演了三場,最後一次在萬象神宮中,皇帝摘下帝冠、褪下龍袍,撲倒在地,聲淚俱下,請母後登基,并以額頭狠撞地面的白玉石,以至于額頭都撞破了,皿流了一地。
武後見之落淚,懷抱皇帝,母子相對而泣。然後,武後宣示天下,順應民心和天心,擇日登基。
武後稱帝了,改國号為大周,上尊号為“越古金輪神聖皇帝”,立武氏宗廟,大肆追封父祖,并大赦天下,與萬民同慶。
至于年号,是年已過去了一半,依然采用歸元二年記事。不過,作為新的王朝,豈可沒有一個年号?
武帝思及舊年秋八月,天穹中曾浮現一隻金色大眼,其後有少年趙無敵出現于朔方,神話般地擊破了突厥鐵騎,将她從四面楚歌的逆境中解救,給她的登基之路掃除了障礙。
而今看來,那隻金色的眼睛絕非兇兆,反而是上蒼降臨,賜予她無敵的大将,并認可了她的身份。
天道,就是武帝給新朝定下的第一個年号,表示她是名正言順的上蒼之子,替上蒼掌控人世間。
天道元年,這個讓世外山門中那些不出世的老古董都敬畏不已的存在,就這麼成了武帝的年号。不過,得從明年算起,接下來的日子還得将歸元三年過完。
大唐成了大周,武後也成了武帝,那麼武氏一族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皇族。
這讓武承嗣和武三思竊喜不已,心中升起熊熊的烈火,眼巴巴地看着姑母,想聽到立他們為太子的旨意。
他們望眼欲穿,就連秋水都枯幹了,終于等來了立大周太子的聖旨,但聽完以後,卻仿佛一下子墜入萬年冰窟中,全身的皿脈都凍結了!
原先的皇帝,也就是大唐的遜帝李煜,按照常理一個亡國之君,大多是封一個“安樂公”“歸命侯”之類的頭銜,被圈禁于某個隐秘的地方,然後在不知不覺中意外吃錯了藥,亦或是大晚上不睡覺瞎溜達,一交磕破了腦袋,總之是離奇地死去。
李煜這個遜帝是武帝的親生兒子,就算武帝慈悲,不忍奪了他的性命,但是像武陵王那樣圈禁一輩子,總可以做到吧?
可誰料到武帝不僅沒有将李煜流放和圈禁,反而将其改為“武”姓,李煜成了武煜,搖身一變從大唐皇帝成了大周太子,可把武承嗣和武三思給氣壞了!
到頭來一番折騰,二人互相盯着,彼此較勁,誰想卻便宜了一個廢物,還有沒有天理了?!
可眼下武帝的話就是天理,哪怕他們心中怨怼叢生,也改變不了李煜成為大周太子,依然住在東宮中。
不僅李煜成了武煜,就連太平公主也被賜予武姓,并且又給加了五百戶食邑,外加龍門腳下的兩座莊子。
不過,武帝雖立親子為太子,接下來也沒有薄待武氏族人,對皿脈親近者一口氣封了十五個王爵,其餘的公侯伯等數不勝數。
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兩個老對頭俱都成了親王,地位尊崇,榮耀無限。
這一點和後世史書上記載的一模一樣,沒有出現偏差,不過,接下來還是出現了變數,那就是原本被封為千乘郡王的武攸暨,而今卻因為趙無敵的相讓,讓他“活捉”了突厥小可汗忽必利,從而占據了朔方大捷的第二功臣位置,給武帝大大長了臉面。
定王,這個在原本的古史中直到李隆基登基以後,為安撫太平公主而給武攸暨加上的尊号提前問世了,讓武攸暨一下子位列親王行列,也将他給推到了武承嗣和武三思的對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