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替姐出嫁後,錦鯉農女逆襲了

第2073章 世上還是好人多

   所以一半貨物走陸路直接出山北上,由宋九夫妻二人帶隊。`1.5\1′x_s.w\.,c,o~m?其他人跟着南下,等到了荊州,任家家眷帶着石三百一家全部往嶺南去,貨物由府衛護送走水路北上。

  分開時,妯娌三人抱在一起,此番分開,又将數月才得以重聚,家人之間唯有平安兩字再三交代。

  宋九夫妻二人輕裝上陣,跟在隊伍裡走得是極快的。

  而南宮陽為了尋到三個孩子,也不顧北上兇險,一路跟上了夫妻二人。

  ***

  登州界内一處靠海的鄉土坡下,有間破爛的茅屋,裡頭住着一對祖孫。

  老者年紀估摸着五十有餘,臉上的風霜化成溝壑積攢成歲月的洪流,一隻瘸了的右腿拖攥在地,一雙勤快又熟練的雙手編織着手中的漁網。

  人家三日編織而成的漁網,王老四隻需一個晝夜,他憑着這手藝,帶着孫女勉強糊口,如今還要多養活一人,卻成了他最大的負擔。

  從門口往裡張望,王老四一邊編織着手中的漁網,一邊瞧了一眼裡頭木闆上躺着的人兒。

  是個小哥兒,年紀不大,撿到他時,是在王老四出海去平州送貨的路上,那裡有條走私的小山道,這孩子就倒挂在崖下樹梢,他無意中擡頭得見,連忙跟老鄉将人救下了。¢搜???搜-?ˉ小ˉe說??網3#: <首3發^

  人是救下了,老鄉們卻無人敢收留,王老四隻好将人藏于回來的船上悉心照顧,更是将手裡這一趟賺下的微薄利潤替他請了大夫。

  平州的大夫救不活登州的孩子,登州的大夫看不他們的貧窮,于是這孩子就這麼昏迷着,已有半月餘,每日靠着一些米湯水吊着命。

  王老四想着,待他手中這批漁網賣出去,再舍下老臉去鎮上請個赤腳大夫來,這樣也不會驚動城裡的那些老爺們。

  王老四剛這麼想,孫女王小美從外頭一路跌跌撞撞地跑回來,見到阿翁大喊:“阿翁,他們來了,他們都來了。”

  王老四自是聽懂了孫女的話,臉色大變,連忙扶着門框起身,正要進屋去安置木闆上的人,又想到什麼,轉頭向孫女交代道:“便說你八歲的生日在入秋之時。”

  已經滿了八歲的王小美聽了阿翁的話,連忙點頭。

  然而祖孫二人來不及将木闆上的少年郎掩藏,外頭已經傳來腳步聲,一夥人沖了過來。

  王老四拖着瘸腿出來相迎,笑臉剛送上就迎來一拳頭,打得鼻腔冒了皿,腦瓜兒冒了火星。·w-e.n·x~u\e!t¨x?t-.*c`o\m.

  有人要沖屋裡去,王老四雖然有些被打得神識不清,卻仍舊本能的抱住了對方的腿,不讓入屋。

  屋子裡頭,王小美一臉驚慌的将木闆上的少年郎背了起來,細弱的小身闆有着堅毅的力量,使着吃奶的勁,終是将少年郎藏于米缸中,為了不暴露,更是用石闆蓋壓緊。

  待王小美轉身要出去時,人已經闖了進來。

  今日來村裡頭抓人的不是旁人,正是曾經抓走過王小美父親、母親以及兄長的地痞小吏,為首是鹽奴坊的領頭劉講。

  劉講朝王小美看來一眼,便眉眼展開,壓低聲音問道:“今年可有八歲?”

  王小美聽阿翁的話要搖頭時,一道嚴厲的嗓音響道:“查過村裡頭的記錄,今年個二月,她已經八歲。”

   冬雪融化時,春寒将至,王小美有八歲了,也是鹽奴入坊的最低年紀,所以王小美被帶走了。

  每年抓鹽奴的時候,便是這些貧苦百姓最難熬的時節。

  家裡有餘錢的,還可以每年繳稅之方式,将家人留下,可王老四家裡,好不容易走私一趟賺來的錢,也拿去給那少年郎請了大夫。

  好人不得報,在登州向來如此。

  王小美被帶走,王老四被人打昏在茅屋外,而被救下的這位素不相識的少年郎,仍舊昏睡在那米缸之中。

  好在那米缸的背面有道老鼠鑽的小洞,不然這麼憋在裡頭早沒氣兒了。

  茅屋子内外,就這麼安靜地過了兩日,米缸裡傳來虛弱的聲音。

  少年郎沒有醒,但他在昏睡時已經水米未進兩日,虛弱的身子熬不住了,可茅屋周邊無人,往前去,五裡開外是另一戶漁民,上船了,家中也無人。

  終是在這日夜裡,收購漁網的老鄉來了,挑着擔子才到門口,就看到了趴在地上帶着皿迹未醒的王老四,連忙将人救了。

  被救的少年郎是在第六日清晨醒來的,他正是被魏家死士追殺被迫掉崖的哲哥兒。

  哲哥兒醒來時,身邊隻坐着一位衣着破爛的老者,他幹枯又顫抖的手裡端着一隻缺口的碗,碗中是那渾濁昏黃的米湯。

  哲哥兒聞到那帶着黴味的米湯水,竟是如此的熟悉,這段日子的昏睡,他喝的就是這個,好在有這個吊着命。

  王老四将米湯水一口一口的喂入哲哥兒的嘴中,孩子突然睜開眼睛,王老四吓得差點兒将碗打掉。

  “醒了,竟然醒了。”

  沒有錢看傷,沒有吃食,更是住這漏雨的茅屋裡,風雨交加着的勉強活着,這少年郎竟然在困境中醒來了。

  哲哥兒從崖上摔下來挂樹上,不僅沒死,也沒有磕碰到腦袋,記憶仍在,唯一難受的是使不出勁,全身綿軟,這一口米湯水也不過是吊着命,卻沒有半點兒力氣。

  王老四給哲哥兒喂完米湯水,激動的給哲哥兒蓋好破舊的褥子,生怕他着涼又昏睡過去。

  哲哥兒想要開口問一句,就見門口進來個人。

  “老四,想要救孩子,我瞧着咱們還去一趟平州,上頭有樁棘手的生意,無人敢去,你要不要跟上我們一趟。”

  來的是王老四在營州時的老鄉,他們流落到登州糊口,做些走私生意,不做走私生意時便編織漁網轉手賣給漁民。

  仔細看那老鄉,他的手有殘疾,如此才能活下來,不曾抓入鹽奴坊。

  老鄉見王老四猶豫,又說道:“萊道上有蛏子和蛤蜊,那都有人養殖,劃了地兒,人家有來頭,咱們去做工,一天幹下來不到二十個大錢,要交到鹽奴坊去贖人,那是二兩銀子一年,咱們賣了身也不夠。”

  “何況你自家孫女兒不要,救了這麼一個賠錢貨,上次送貨的錢,都搭裡頭了,咱們走一趟平州不容易的,都是拿命在賺錢。”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