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替嫁被判流放,反手坑仇家上路

第1610章 價格公開化

   季如歌走到場地中央,閉目片刻。^微\趣\小^說~ _首^發-空間感知如同無形的蛛網,瞬間覆蓋整個村莊及周邊道路。車轍的混亂軌迹,人群聚集的擁堵點,商販紮堆的位置…清晰地映照在她腦海中。

   她睜開眼,看向旁邊一個腿腳麻利的後生:“栓子,帶十個人,去村西頭空地,清雪,畫格子,每個格子三丈見方。畫一百個。”

   “是!季村長!”栓子二話不說,招呼人就走。

   “二牛,”她轉向另一個壯實漢子,“帶二十人,帶上大掃帚、鐵鍬、草簾子,去村口到柳樹屯、黑石崗、大王莊這三條路。鏟雪,鋪草簾防滑。路中間,隔一裡地,用紅布條綁樹上,做标記。”

   “好嘞!”二牛領命而去。

   “老村長,”季如歌這才看向依舊懵懂的老人,“找塊木闆,要大的。筆墨。”

   木闆很快找來。季如歌執筆,筆走龍蛇,字迹如刀刻斧鑿:**「李家坳北境冰雕園規」**一、**入園:**每人次,銅錢五文。孩童半價。巳時開門,酉時閉園。

   二、**車馬:***村外設車馬場(村西空地),按格停放,大車每日五文,小車三文,專人看管,丢失賠償。

   *往返接送:柳樹屯線、黑石崗線、大王莊線。~x!t¨x′x-s′.~c^o,m*辰時(早七點)始發,巳時(早九點)末班車離村。申時(下午三點)始發,酉時(下午五點)末班車離園。每車限載二十人,每人次銅錢兩文。認紅布條标記上下車。準時發車,過時不候。

   三、**商攤:***攤位僅設于村西車馬場旁指定區域(一百格)。需競标租用。

   *競标:每日卯時(早五點),祠堂前,公開叫價。底價:小攤每日十文,大攤每日二十文。價高者得,當日有效。

   *經營:憑競标木牌經營。**貨品、價格,必須與此木闆公示價目表一緻!**嚴禁以次充好,短斤缺兩,坐地起價!違者,沒收攤位押金(押金等同競标價),永久驅逐,并十倍罰沒當日所得!

   *價目表(例):*烤紅薯:大個三文,小個兩文(需足斤足兩,烤透)。

   *熱姜湯:一碗一文(姜需足量,糖可自選添加)。

   *關東糖葫蘆:山楂串三文,水果串五文(果子新鮮,糖衣厚薄均勻)。

   *羊雜湯:大碗五文,小碗三文(雜碎需洗淨,湯濃肉足,配胡椒蔥花)。

   *…(其他常見貨品,皆列明規格、要求、價格)

   四、**園内:***愛護冰雕,禁止攀爬、刻畫。*0.0~暁?稅+徃` ~蕞¨辛·彰`截′埂·芯.筷¨損壞照價賠償(冰馬、冰龍等大型雕件旁立有賠償金額木牌)。

   *冰滑梯、迷宮按序遊玩,禁止推搡。

   *冰屋内供應熱食熱水,價格同商攤價目表。

   落款:李家坳村正,季如歌。某年冬月。

   木闆豎在緊閉的園門口,墨迹未幹,在寒風中獵獵作響。

   外面等着的人全都傻了眼。尤其是那幾個剛才還争着要包場的商人,臉都綠了。

   “競…競标?還底價?!”

   “這價目表…烤紅薯才三文?這…這賺個屁啊!”

   “還要押金?十倍罰沒?這娘們心也太黑了!”

   抱怨聲四起。有人覺得麻煩想走,但看看園子裡那些在陽光下閃耀的、從未見過的巨大冰雕,又實在挪不動腿。更多的人,尤其是拖家帶口走了遠路來的普通村民,看着那清清楚楚的價目表和兩文錢的接送車錢,眼睛卻亮了。

   “哎!這好!明碼标價!不怕被坑!”

   “還有車坐!兩文錢就能坐車來回!省了腳力!”

   “烤紅薯三文?比剛才那黑心貨郎賣的便宜一半還多!”

   卯時初,天還黑着。祠堂前卻擠滿了人。老村長捧着個豁了口的陶罐當競标箱,手抖得厲害。季如歌抱着胳膊,站在祠堂台階上,像一尊冰雕的守護神。下面黑壓壓一片腦袋,有本村想試試水的婦人,有鄰村的小販,更有那幾個昨日叫嚣的綢緞商人,臉色陰沉。

   “村西丙字三号小攤,底價十文!”老村長扯着嗓子喊。

   “十一文!”一個本村的大嬸紅着臉舉手。

   “十二文!”鄰村的貨郎不甘示弱。

   “十五文!”綢緞商人中的一個胖子咬牙喊道,眼神挑釁地看着季如歌。

   季如歌眼皮都沒擡。

   “十五文一次!十五文兩次!十…”

   “十六文!”角落裡,一個穿着打補丁棉襖、推着獨輪車的老漢顫巍巍舉手,他是鄰村專門做糖葫蘆的,糖熬得透亮,果子也新鮮,昨天被擠得沒地方擺。

   胖子商人狠狠瞪了老漢一眼,沒再吭聲。老村長一錘定音:“丙字三号,十六文!老張頭,交押金,拿牌子!”

   老張頭哆嗦着數出十六個銅闆,又交了十六文押金,換來一塊寫着“丙三”的小木牌,緊緊攥在手裡,像是攥住了命根子。

   競标激烈又快速地進行着。小攤競争尤其激烈,多是本村和鄰村的普通人家,想賺點辛苦錢。大攤則被那幾個商人高價拍走幾個位置好的。價目表像鐵律懸在每個人頭頂,沒人敢挑戰季如歌定下的規矩。

   辰時,天蒙蒙亮。

   村口三條主要道路上,鋪了草簾子的路面不再打滑。每隔一裡,紅布條在枯樹枝上格外醒目。十幾架村裡湊出來的、加固過的馬拉雪橇和幾輛帶棚的牛車,在各自起點整裝待發。趕車的都是村裡最穩當的漢子,每人臂上綁着寫有線路名稱的紅布條。

   “柳樹屯線!發車喽!坐滿二十位就走!”栓子站在頭車旁,中氣十足地吆喝。

   早已等得不耐煩的人群呼啦湧過去。看着幹淨的草簾路,看着結實的大雪橇,再看看趕車漢子臂上的紅布條,心裡莫名踏實。

   兩文錢一交,擠上車(雪橇),裹緊破棉襖。鞭子一響,雪橇平穩地滑了出去。寒風依舊刺骨,心卻熱乎了。

   村西車馬場,一百個雪白的格子整整齊齊。

   拍得攤位的商販們推着車、挑着擔,按木牌号找到自己的位置,手腳麻利地支起攤子。

   老張頭的糖葫蘆架子擦得锃亮,紅彤彤的山楂裹着晶瑩的糖殼,在晨光下誘人無比,旁邊立着小木牌:“關東糖葫蘆,山楂串三文,水果串五文”。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