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犯病1
禁足期間她便見不到楚玄寒,可下個月他還要納妃,到時就無法及時見見那位新庶妃。
彩玉給良妃倒了杯茶,「主子喝口茶消消氣,奴婢就說她怎會主動送上門,原是算計主子。」
良妃方才忙著向文宗帝解釋,說了半天連口茶都沒喝上,這會兒趕緊多喝幾口潤潤嗓子。
等放下茶盞她才嘀咕道:「林嬪雖沒淑妃蠢笨,但也沒聰明到這地步,怎能想出這等詭計來?」
彩雲眼珠子一轉便有了猜測,「此前有人來報,皇後去過芳華殿,她最善算計,許是她出的主意。」
彩玉也後知後覺的想到,「所以皇後娘娘是為了不讓您晉陞,有意害您惹怒了陛下,挨了責罰。」
「她說晉陞是太後的意思,那位子怕是要給德妃了。」良妃氣的直咬牙,「那賤人的命怎就這般好?」
元德太後本就是德妃的親姑姑,她多護著些也在情理中,若她當真不偏不倚,那才叫不正常。
彩雲也羨慕不已,「是啊,皇後好歹還要費心籌謀,並管理好後宮,德妃什麼都不用做就能晉陞。」
德妃當年便是靠元德太後的關係,以太子庶妃的身份入了東宮,後又在文宗帝登基後位列四妃。
並且因著有太後在,後宮嬪妃再怎麼鬧得皿雨腥風,也沒人敢打她主意,讓她遠離爾虞我詐。
良妃越說越氣,「寧妃那賤蹄子也一樣,隻需入宮,一個宋承安便能保她一路晉陞,身居高位。」
彩玉皺眉,「好在十皇子年紀還尚小,否則她怕是也要盯上太子之位,成為咱殿下的勁敵。」
良妃又氣又覺得難過,「本宮怎就如此命苦,連娘家人都不肯幫忙,反倒對那個病秧子臣服。」
陳啟作為她的胞弟,在她的多次暗示下,不僅不肯幫著楚玄寒奪嫡,反而勸她們母子要安分守己。
彩雲勸慰她,「主子莫急,相信咱殿下早晚會讓大人看到其能力,心甘情願輔佐殿下登上高位。」
「但願如此吧,哎……」良妃如何敢著急,激怒了陳啟,他可是連大義滅親的事做得出來。
***
文宗帝離開長秋宮後,便回了承乾宮。
敬仁皇後還有話要與他說,也跟著一同從後宮去往前朝。
等到了承乾宮,文宗帝前腳剛落座,敬仁皇後後腳便跪下向他請罪。
「陛下恕罪,都是臣妾無能,未能管理好後宮,以至於鬧出這麼大事來。」
文宗帝道:「起來吧,林嬪心中有氣,早晚都得鬧一場,你又如何阻止得了?」
敬仁皇後起身在一旁坐下,「陛下,母後既有意擡位貴妃,不如讓貴妃協理六宮。」
她的後位一直很穩固,縱使分出後宮一些權力去也沒太大的影響,尤其是找個能放心的人。
文宗帝對後宮之事向來不上心,左右是嬪妃不多,隻是象徵性的問了句,「皇後可是有了人選?」
敬仁皇後等的正是他的詢問,她從林嬪被降位份那天起,便已經開始盤算起了擡新貴妃的事。
於是她回答道:「寧妃的年紀還小,經驗不足,且不好越級晉陞,淑妃空有美貌,自是也不合適。」
文宗帝接過話茬,「賢妃有癔症,受不得半點刺激,那便隻剩德妃了,皇後難不成是想晉她為貴妃?」
他的言下之意便是不會晉良妃的位份,而這正是敬仁皇後的目的,她不會讓楚玄寒再子憑母貴。
她誇讚起德妃,「德妃妹妹性子極好,向來不爭不搶,容大元帥又立下赫赫戰功,晉陞也合情理。」
「你既知她的性子,那如何能協理六宮?」文宗帝不想讓德妃肩負這麼多,她隻需輕鬆活著。
他對純嫻貴妃是真的心悅,對德妃更多的則是憐愛,一來是因元德太後,二來則是楚玄奕。
當年他偏寵嘉善公主,也是出於這些原因,不過後來發現那孩子是真好,便也有了真的父女情。
敬仁皇後笑道:「無礙,德妃妹妹聰慧,臣妾會手把手教德妃妹妹,相信母後也會照拂一二。」
她緩了口氣繼續道:「再者說,宋承安將軍也功在社稷,寧妃本就該晉陞,如此四妃還能有個空位。」
寧妃再往上升便是四妃,可如今的四妃位置早已滿,若真要讓她晉陞,就必須先空出一個位子來。
文宗帝想了想,還是否認提議,「貴妃位前腳剛空出,後腳便擡人上去,皇後真覺得這樣合適?」
「這……」敬仁皇後自是更不著急,「陛下顧慮的也有道理,那臣妾稍後再去與母後商議吧。」
她之所以想晉德妃的位份,是知道良妃有心,這才決定先下手為強,文宗帝否定那還更好。
文宗帝打住了話題,「朕相信皇後的能力,有你管理後宮即可,也無需再找旁人來幫忙。」
「臣妾多謝陛下的信任。」敬仁皇後也不想分權,有了這話她放心下來,笑容都更甚。
「朕乏了,皇後且退下吧。」文宗帝說完又加了句,「林嬪那邊,你自己看著辦。」
「是,陛下,臣妾告退!」敬仁皇後心滿意足的離開。
她的身影才剛消失,文宗帝便擡手按向額角,同時還倒吸了口涼氣,「嘶……」
李圖全早發現了他臉色不對勁,趕忙上去為他揉按,「陛下的頭痛症可是又犯了?」
「好好的一個休沐日,朕都不得安生。」文宗帝本想好好休息,奈何後宮卻如此不安寧。
「誰也沒想到,林嬪娘娘竟會與良妃娘娘鬧起來。」李圖全又豈會真沒想到,他不過在等著。
文宗帝眉頭緊皺,「林嬪現在是光腳不怕穿鞋的,良妃還敢傷口上撒鹽,她何時變得這般蠢笨?」
「奴才不敢置喙。」帝王無家事,後宮之事也是國事,李圖全不敢多言,更不敢妄議嬪妃。
文宗帝自己猜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許是與淑妃相處的久了,人也跟著變蠢,朕最厭惡蠢人!」
他們又聊了好一會兒,有太監進來稟告,「啟稟陛下,禦王殿下與禦王妃娘娘求見。」